药监局|“国货之光”不风光,打着“药妆”名头的贝泰妮背后是什么?( 二 )


药监局|“国货之光”不风光,打着“药妆”名头的贝泰妮背后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关于这位医学专家,值得一提的是,其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医院教授何黎,而其与贝泰妮之间实则关系不浅。公开资料显示,何黎的母亲李碧云持有昆明诺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娜科技”)20%的股权,而诺娜科技又持有贝泰妮46.08%的股权,因而何黎母亲李碧云间接持有贝泰妮9.16%的股权。此外,李碧云还曾系公司过往董事。
不仅如此,贝泰妮受让而来的两项重要专利“一种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性护肤品及制备方法”和“一种含滇山茶叶提取物的复合美白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转让方中也均有何黎。
重科研口号下实则大力搞营销,研发牌能打多久?
在强推“药妆”概念的同时,贝泰妮还不断加大在营销上面的投入。不仅通过线上多平台引流加线下持续开拓营销渠道,而且与艺人签约品牌代言,今年双十一之前也是和热度较大的披荆斩棘的三位哥哥成为品牌之友。
重营销的策略自然带来了持续攀升的营销费用。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贝泰妮的销售费用由3.28亿元增长至11.07亿元。并且今年以来,截止上半年末,销售费用已达6.37亿元,且其中渠道及广告宣传费明显占据大头,占比77%。
而与此同时,随着重金投入营销,一直打着自主研发口号的贝泰妮在研发费用上却明显削弱。近三年来,贝泰妮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3.71%、2.78%、1.73%,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6.07%、6.48%、5.99%,均呈不断下降趋势。
此外,截止去年,贝泰妮共拥有境内有效专利46项,其中仅14项为发明专利。而相较于同行业中的珀莱雅、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三家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75项、76项和57项。并且,从产品来看,贝泰妮长时间以来的主要产品均依赖于马齿苋和青刺果油这两项专利,而这其中,青刺果油的专利还是由上文所提到的何黎转让取得。这么看来,一直宣传注重研发的背后是否真正在靠研发发力似乎值得商榷。
登陆A股不足三月欲赴港上市,计划突然终止又为何
除了大力开拓品牌知名度,贝泰妮的资本布局也同样充满“野心”。今年7月,刚刚成功登陆创业板的贝泰妮提交赴港上市的申请,计划成为“A+H”股两地上市的首家护肤品企业。
不过,这份计划最终暂时搁浅。10月27日,贝泰妮披露关于终止筹划发行H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公告。
公告显示,贝泰妮称自H股票方案公布以来,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但鉴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并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融资环境等因素后,决定终止本次事项。
进一步看,暂停的考虑主要出于对发行价难达预期的担忧。公司董秘兼财务总监王龙曾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受国内经济增长情况、A股及港股市场波动以及市场情绪等影响,该时间段去港股上市或未必能达到股东们对公司发行价的预期,所以审议通过终止H股发行议案。
【 药监局|“国货之光”不风光,打着“药妆”名头的贝泰妮背后是什么?】对于赴港上市计划的后续,贝泰妮在公告中也表示,将结合资本市场政策环境、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等因素择机重新申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