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双11增速不再惊喜,但阿里不动声色
虽然今年的双11依旧热闹,但少了战报的刷屏,似乎还让人不太习惯。
“卡点”式的GMV报告不再是主角。虽然还有重点数据的披露,但新的因素成为了电商的主要声音,比如这次天猫单独发布了中小品牌的销售增长情况。
这一次双11变化背后,外界该如何看待平台变化背后的深意?
GMV数字背后
今年电商平台双11,告别了GMV大屏,告别了实时成交额数据。直到12日凌晨,天猫才宣布,截至11月12日零点,2021年天猫双11最终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元,同比增长8.45%。
文章插图
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字。但有意思的是,阿里这次在公布双11相关情况时表现得十分坦然。虽然外界对于淡化GMV数字早有预期,但今年电商平台对于GMV默契的淡化,尤其是阿里坦然的态度,还是引发行业的关注。外界关注的问题有两方面:
· 今年双11的GMV增速对阿里而言重要程度如何,以至于它不为数据动声色?
· 今年双11的GMV增速放缓,外界该如何客观看待?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研判这次双11的GMV增速是否会影响外界对于阿里基本面的判断。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2020年双11的成交额已经高达4982亿,如此大的体量下,今年能获得增长尚属不易;就算增长,分母太大,增长率也很难再体现实际增长情况。
更重要的是,2020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由于疫情导致消费者大多居家、复工复产进度有限等因素,消费市场转冷。但到了第三乃至第四季度,疫情影响减弱,被压抑了半年的消费市场迅速回暖,造就了上半年秋意萧瑟、下半年春暖花开的两重天态势。
这种情况早已反映在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家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自Q2开始,网上实物消费的增长就跌到了个位数——”异军突起“的2020年双11,让今年Q2后各种数据的“同比增长”变得反常起来。
因此,去年同期的社会零售增长情况是一个异常的个例。今年双11的GMV增速虽说是放缓,但刨去异常反弹的高基数影响后,今年双11的亮点依旧不少。比如诸多品牌跳跃式发展,78个去年双11成交额千万级的品牌,今年突破了1亿元大关。
仅以GMV来评判今年双11,已经不再合适。当外界跳出数据的桎梏,审视市场大势时,隐藏在双11背后的一些关于消费的基础规则,已经显露出不可忽视的一角。
购物节的发展史,也是消费市场变革史
市场或是平台,不论何种角色,他们曾经都对双十一战报和GMV的热切关注,无非源于“增长能解决大多数问题”的认知。但消费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萌发、冲撞、再融合暴露出的规则是,消费既不可能无限增长,也不可能反映乃至解决所有问题,更不是平台应该倾力追求的唯一目标。
尤其是快速发展的电商业在近年来不断迈入新的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挑战,仅以数字论英雄,已经很难再跟上电商的发展进度。
双11并不是只有数字。透过双11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双11一路走来,恰恰反映了国内消费市场变迁的活动:
·2009年,双11的GMV实现“0”的突破,27个品牌参与背后,是电商野蛮发展期开启的前奏;
·2012年,GMV突破100亿,淘宝商城更名天猫,看到移动电商潜力的商家和品牌开始批量进场,国内主流消费者开始快速接受新业态;
·2014年,GMV首破500亿,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电商伴随着早一年成立的菜鸟物流走进千家万户,消费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
·2016年,双11单日GMV突破1000亿,它逐渐成为消费者习以为常的潮流,即使是下沉市场也能享受到优惠红利;
推荐阅读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门店|女鞋界“清流”!全国9000家店年卖1亿双,只因常喊“清仓甩卖”
- 公告|快手: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深化治理公告
- 调研报告|易观2021输入法调研报告出炉,讯飞输入法口碑、用户增速双丰收
- 国货|为“中国创造”买单!天猫双11,曹县汉服领衔五大国货产业带“出海”
- 2.0|中国银联手机闪付2.0正式发布:双击即用
- 双随机|到2022年6月底河北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实现全覆盖
- 双11|关掉8成中国门店,悦诗风吟上演“大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