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我的信息我该如何做主?( 二 )


殷高生说:“这就是我们系统来帮用户做的拦截,就是很多的应用,这个权限它并没有申请,但是尝试在后台去获取这个数据。这是我们通过这个系统,去认定这是一个非法的行为,我们系统就帮用户做一个拦截。你会看到这个手机里边,已经拦截了18000多次。”


人脸识别|《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我的信息我该如何做主?
文章插图
当手机对于生活的场景愈发重要,对用户存储的信息更为庞大时,更多手机研发者也在探索着安全领域的突破。但总的来说,个人信息安全还是需要个人在点滴中重视起来。如何辨别风险,又如何及时拦截,这都是在这个网络时代数字化生存中,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
殷高生说:“每个人(用户)没有必要成为一个安全专家,那谁是安全专家呢?其实手机的厂商,更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用户来讲,首先,尽可能是从正规的应用市场去下载应用,尽量少从浏览器上去下载,或者别人给你分享的链接去下载。第二,应用在申请权限的时候,你就要去仔细看一下,不要稀里糊涂就为了方便,方便的同时就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有时候,安全和你的体验上边,你是要做一点平衡的。”
白岩松说:“在这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当中,已经明确地为人脸识别和个人敏感信息画出了一条红线。这的确会增加大家的安全感,想想看,当你去逛商场,冷不丁被商场入口的摄像头抓取到了人脸信息,并瞬间给你本人自动完成商场的会员注册,你该做何感想?这可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把这个人就当作是你,你准备怎么办?法律能保护我们吗?”

人脸识别|《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我的信息我该如何做主?
文章插图
别只图方便不顾安全,必要时还要维权
一位法学在读大学生高同学称,她对人脸识别应用极为警惕,曾劝同学若非必要,少用人脸信息,却被认为大惊小怪。她偶然得知,消费者只要到某商场,就会自动被抓拍人脸并注册会员。她便有目的的去调研。
高同学说:“那边的工作人员对这种人脸识别都不是很清楚。我们就去看那些摄像头,但是有些摄像头高,然后又看不清楚。就不能确定它到底是内部用的,还是说连接了一些人脸识别的系统。现在我没有办法去判断,我是不是里面的会员,当时它那个系统的披露,是说可以自动成为里面的会员。”
高同学检索AI社区发现,2018年,该商场就利用某互联网平台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入场即会员,即为新顾客开通无短信通知的虚拟会员。她认为造访次数多了,自然就成了精准营销对象。而老会员被认出,被进一步培养忠实度。新老顾客被分为散客、常客、忠实顾客。
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说:“有一些它仅仅就只收集你的人脸信息。比方说,它没有你的姓名,没有你的手机号,也没有你的身份证号,这种风险相对小一些。但是这种风险小,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风险。因为比方说精准营销的这种场景下,它知道你天天去这个店,知道你喜欢什么品牌,掌握了你的行踪之后,它再进一步收集你的信息。这个时候,如果其他的商家,掌握了你的其他个人信息,然后你又有无感知的人脸信息的时候,它可以很容易通过一些认证的场景。这种时候违法犯罪的分子,他拿去干什么你就不知道了。”

人脸识别|《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我的信息我该如何做主?
文章插图
郭兵,是高同学的老师,注重学生法律知识的实践性。曾把收集他的人脸信息作为入园条件的某动物园告上法庭,被称为全国“人脸识别第一案”。高同学觉得商场严重损害了其个人和公众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10月29日正式受理。她在郭兵的建议下第二次进商场,稍稍摘下口罩,正式取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