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我的信息我该如何做主?( 二 )
殷高生说:“这就是我们系统来帮用户做的拦截,就是很多的应用,这个权限它并没有申请,但是尝试在后台去获取这个数据。这是我们通过这个系统,去认定这是一个非法的行为,我们系统就帮用户做一个拦截。你会看到这个手机里边,已经拦截了18000多次。”
文章插图
殷高生说:“每个人(用户)没有必要成为一个安全专家,那谁是安全专家呢?其实手机的厂商,更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用户来讲,首先,尽可能是从正规的应用市场去下载应用,尽量少从浏览器上去下载,或者别人给你分享的链接去下载。第二,应用在申请权限的时候,你就要去仔细看一下,不要稀里糊涂就为了方便,方便的同时就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有时候,安全和你的体验上边,你是要做一点平衡的。”
白岩松说:“在这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当中,已经明确地为人脸识别和个人敏感信息画出了一条红线。这的确会增加大家的安全感,想想看,当你去逛商场,冷不丁被商场入口的摄像头抓取到了人脸信息,并瞬间给你本人自动完成商场的会员注册,你该做何感想?这可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把这个人就当作是你,你准备怎么办?法律能保护我们吗?”
文章插图
一位法学在读大学生高同学称,她对人脸识别应用极为警惕,曾劝同学若非必要,少用人脸信息,却被认为大惊小怪。她偶然得知,消费者只要到某商场,就会自动被抓拍人脸并注册会员。她便有目的的去调研。
高同学说:“那边的工作人员对这种人脸识别都不是很清楚。我们就去看那些摄像头,但是有些摄像头高,然后又看不清楚。就不能确定它到底是内部用的,还是说连接了一些人脸识别的系统。现在我没有办法去判断,我是不是里面的会员,当时它那个系统的披露,是说可以自动成为里面的会员。”
高同学检索AI社区发现,2018年,该商场就利用某互联网平台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入场即会员,即为新顾客开通无短信通知的虚拟会员。她认为造访次数多了,自然就成了精准营销对象。而老会员被认出,被进一步培养忠实度。新老顾客被分为散客、常客、忠实顾客。
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说:“有一些它仅仅就只收集你的人脸信息。比方说,它没有你的姓名,没有你的手机号,也没有你的身份证号,这种风险相对小一些。但是这种风险小,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风险。因为比方说精准营销的这种场景下,它知道你天天去这个店,知道你喜欢什么品牌,掌握了你的行踪之后,它再进一步收集你的信息。这个时候,如果其他的商家,掌握了你的其他个人信息,然后你又有无感知的人脸信息的时候,它可以很容易通过一些认证的场景。这种时候违法犯罪的分子,他拿去干什么你就不知道了。”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多模态|人脸也能被“偷走”?这些漏洞要当心了
- 谷歌疯狂游说欧盟政界人士,希望修改《数字市场法案》
- 月活|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发布《中视频2021发展趋势报告》
- 国家发改委|企业合规师考试资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企业合规师有何影响
- 提供者|网信办就《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 检测规范|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检测规范》金融行业标准
- 向文波|秦朔牵手腾讯出版《从连接到激活》 揭示产业数字化“连接、度量、激活”三步法则
- 微信号|微信暂停个人帐号和公众号注册?腾讯客服回应属实 原因引各方猜测
- 达人|《快手私域经营白皮书》发布;快手生态开放大会发布“聚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