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产品思维:产品内核与快速验证( 二 )


最小的产品内核不一定只有1个,可以是一个集合。要进入这个集合,必须是那些「少一个,产品不成立,用户不买了不用了」的特性,而那些对产品影响不大,无法影响大局的特性,则不算是最小的集合。
例如像是Airbnb,最初的名字是Airbed&Breakfast,起源并不是用户需求,而是自身付不起房租因此将阁楼出租。只有3张床和自制简陋的早餐,但还是吸引了首批3个租客。发掘Airbnb最初的产品内核,可以从3个租客的场景和感受出发,即「满足最基本需求,安全,合理价格」,便是它的最小集合。
三、怎么找产品内核、以及怎么验证怎么找到产品内核,其实也就是日常我们做每个需求/项目,应该遵循的基础4步:

  1. 找到目标用户,明确需求(场景+问题);
  2. 找到解决方案(能想到的idea、竞品已有策略、用户期望….);
  3. 做加法: 汇总全部功能,全部列成list;
  4. 做减法:找到产品内核。即是那些「少一个,产品不成立,用户不买了不用了」的特性。
仍以Airbnb为例,在成立最初,如果要验证什么是其产品核心的话,首先把能想到的产品特性都列出来:
  1. 有床,可以住;
  2. 提供早餐;
  3. 根据目标地区搜寻合适的房源;
  4. 在网站上浏览到房源信息;
  5. 价格便宜(可以接受),性价比高;
  6. 房东安全;
  7. 有和家里一样便利的设施。
以上7点是从客户角度感受到的产品特性,然后再做减法,根据「少一个,产品不成立,用户就不会来住」的特性,代入思考后,应是以下几点:
1:有床,可以住;5:价格便宜(可以接受),性价比高;6:房东安全。
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优化项,即应该是在验证了即便只能满足1、5、6这三个产品特性的情况下,仍有客户愿意来住之后,再去考虑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关于如何验证产品内核,本着低成本、快速的原则,有如下几种方法:
mvp|产品思维:产品内核与快速验证
文章插图
仍以验证Airbnb的三个核心产品特性为例,其实只需要有一个信息出口展示给用户即可,大可不必说单独设计一个网站、专门找到目标用户的渠道去投放等等,只需要将3个信息规整,挂到网站上,再结合定的目标(比如有xx个用户入住即为验证通过)判断即可。
关于快速验证,想起来之前和同事讨论,“粗糙的产品是否会伤害用户体验”这个问题:个人观点是不会的,点是在于:
原因一,粗糙的产品并不等于全部都是粗糙。产品内核要精细,其他的粗糙,因为我们是要验证产品内核是否成立,所以除了产品内核,其他都是可以适当粗糙的,否则还可能产生如果成功都不知道是哪些特性导致的成功带来的干扰问题。
原因二,验证产品内核,如果是在项目成立初期,没有多少用户,或者都是一些核心用户,此时反倒不必担心因功能不完善导致用户跑掉,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内核的体验中,提出建议不是更好么?如果是项目较为成熟,拥有较大用户群了,当需要验证某一特性时,尽量选择目标用户来进行小范围验证,让一小部分用户先使用,结合建议再优化,最后再全量推。
原因三,快速验证,需要避免完美主义。产品在早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觉得有bug或者功能比较少就不好意思让用户使用,反倒是选择花很多时间去做一个“完美”的产品,这本身也不现实,因为没有用户的反馈,产品本身也不可能完美。
四、项目实操与思考想起之前做APP的经历,反思起来,最基本的问题在于没有找准产品内核。所以在这里重新再思考一遍,如果再要做一次,自己会怎么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