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产品思维:产品内核与快速验证( 三 )


起初做APP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公司目前所有APP的获客,提升前端获客效率。基于这个目标,我们想从3个不同维度去验证哪个的获客效率会高,分别是品牌获客、内容获客、利益获客。

  1. 品牌获客:通过品牌背书来吸引家长购买课程;
  2. 内容获客:通过优秀学员的创作故事、内容成果来吸引家长购买课程;
  3. 利益获客:通过优惠券、好礼赠送的方式来吸引家长购买课程。
而后,做加法:思考我们搭建APP的功能,哪些算是产品内核?首先先列出目前已有的功能+本期即将会做的功能:
  1. 即来即学的交互视频(目的是让用户能快速感受我们的教学方式);
  2. 优惠券购课流程;
  3. 了解品牌;
  4. 客服咨询;
  5. 内容探索(读物,家长课堂,漫画,优秀作品);
  6. 个人中心;
  7. 老用户的展示;
  8. 用户召回。
如果将上述功能分类,可分成以下4类:
  1. 第一类 产品内核:2、3、5;
  2. 第二类 用户体验:1、4、8;
  3. 第三类 APP基础功能:6;
  4. 第四类 业务兼顾:7(因为该APP可能触达到的用户群里并非只有新用户/游客)。
因此为了快速验证2、3、5这三点,对于提高获客效率是否起作用,我们需要提供产品给到用户,但是可用现成工具(因为优惠券功能、品牌介绍、内容都是已有的),以低成本验证,对用户随机展示不同的获客方式,最后再用关键转化漏斗做好数据判断,则能得出验证结果。
到开发中期,业务方认为1.0的内容太少了,又想增加读物售卖。若是当时,会以下面2点原因回绝该想法:
  • 原因一:在早期阶段,只有产品内核才需要精细,其他都是可以粗糙的。不然成本、时间都太浪费了;判断得出「读物售卖」并非产品内核,所以不值得做。
  • 原因二:对于增加读物去售卖这件事,对我们要验证的点并没有太大作用。换言之如果用户能买,我们也无法验证是哪个角度导致的成功;如果用户不买,也无法验证是哪个角度导致的失败。
因此复盘APP1.0的内容,让我更能了解,在开始做一个项目之前,大家一起思考清楚产品内核和同频验证方式对后续项目顺利进行有多么重要。
随着产品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和业务方沟通的过程中,要根据他们提出的想法,找到最核心的点,拿捏好产品内核,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
#专栏作家#莫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在线教育产品汪,爱产品,爱摄影,自顾自看,一起交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mvp|产品思维:产品内核与快速验证】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