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从乐视到酷派:老牌玩家重上手机牌桌,机会在哪?

文/
在华为因缺芯、一众手机厂商宣布造车之际,一些早已退出江湖的老牌手机厂商也嗅到了手机市场的机会。从酷派到乐视,都高调重回到了手机牌桌了。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杀到红海的今天,乐视、酷派还有没有机会,胜算有多大?
酷派乐视重上手机牌桌,走上一条艰难的路先从酷派来看。早已退出江湖的酷派,今年在十一期间官宣任命4名80后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宣布融资8.33亿港元,用于移动业务扩张,并引入SIG等国际知名机构的战投,重新进军手机市场的决心很大。
华为|从乐视到酷派:老牌玩家重上手机牌桌,机会在哪?
文章插图
酷派也曾经辉煌过。远在功能机时代,酷派就是少有几家推出了彩屏手机、双卡双待手机的厂商。在国内智能手机时代发展的初期,酷派也曾是四大一线品牌之一——中兴、华为、酷派、联想。酷派在2014年收入曾达到了249亿港元(约合220亿元人民币),跻身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三名。放在今天,这样的收入依然是不小的体量了。
彼时酷派成功的路数,就是踩着行业发展的红利,走高性价比路线,与其他厂商大力发展线上渠道不一样的是,酷派一直豪赌线下。
华为|从乐视到酷派:老牌玩家重上手机牌桌,机会在哪?
文章插图
它过去的竞争力其实没有落点在产品上,更多在渠道层面发力,坐拥运营商渠道红利而崛起是酷派的鲜明标签。
得益于早年间的业务,酷派一直依赖与运营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2012年年底,酷派方面的数据显示,其95%的手机出货量都自运营商定制机,即使是高端机也仍然走运营商渠道。
但与运营商定制机的模式给酷派带来了好坏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助运营商的补贴模式,能给酷派手机带来性价比优势,酷派能借助运营商渠道快速出货。
但坏的方面是酷派的定价权掌控在运营商渠道手中,随着后来运营商补贴渐渐减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移向电商、线下门店,酷派沉迷于运营商定制机的玩法逐步行不通了。
而过于依赖运营商定制机补贴模式出货,导致酷派的品牌溢价上不来,定位一直徘徊在低端市场,随着运营商补贴减少,酷派逐渐丧失了原本的价格优势。
后来,智能手机的竞争越来越聚焦到产品本身的体验与综合竞争力的时候,酷派逐渐跟不上节奏。
【 华为|从乐视到酷派:老牌玩家重上手机牌桌,机会在哪?】随着小米这种互联网模式的崛起,酷派陷入一种焦虑之中,于是病急乱投医找到360结成战略联盟,双方准备推出新手机之际,酷派又引入了乐视作为第二股东,导致酷派与360的矛盾公开化。
在当年智能手机的红利期,与乐视过多的内耗与恩怨牵扯导致酷派错失了转型机遇,加之其内部品牌定位不清晰、产品线混乱等原因导致酷派最终没能因此再度崛起。
在过去,酷派的竞争力就是线下运营商渠道,依赖线下渠道布点形成对线下人流量的覆盖,提升出货。从今天来看,虽然说线上依然是主流,但各厂商都在线下发力,从OV荣耀等厂商来看,线下渠道也占据着接近一半的销售比重。
也就是说,今天酷派回归,在渠道层面的核心竞争力被削弱了。而在产品与供应链层面,酷派并没有脱颖而出的长板,它无论是屏幕、操作系统还是处理器、应用体验方面,都谈不上优势。它从过去到现在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如今的年轻用户,越来越注重品牌形象、综合体验、产品高品质性能,国产手机都在强化自己的高端化品牌形象,酷派未来大概率还是走性价比路线,但在今天,光有性价比的打法已远远不够,如何强化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有标签式的单品亮点、差异化产品风格更为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