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盲盒”火了 你想要的爱情成了别人的“商机”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孟佩佩
“救命,我一直以为那些脱单盲盒都是摊主售卖自己身边单身朋友的微信,或是单身的人自己留下的,像这样不知情,微信也被售卖了的人就我一个吗?”前阵子,大连女孩小瓜在社交平台发出了求助帖。距离上次更改微信号不足一年时间,遇到这次糟心事儿,她只能关闭了搜索添加好友的功能。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调查发现,自7月中下旬,一名长沙大学生“灵机一动”开设“月老办事处”地摊儿后,脱单盲盒在全国各地兴起。一些城市悄悄出现了售卖脱单盲盒的“脱单便利店”,更为常见的是线上的脱单盲盒小程序,并形成产业链,在社交平台上招揽代理商。
“脱单盲盒”火了 你想要的爱情成了别人的“商机”
文章插图
北京的一家售卖脱单盲盒的咖啡店。孟佩佩 摄
打着“1元留一个、1元拿一个”的广告语,这类脱单盲盒显示了十分简单的“玩法”:仅需付费1元,就可以抽取一个联系方式,也可以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存入“库”中,等待“有缘人”抽取。联系方式为常用微信号即可。有网友称,脱单盲盒是社恐人的“恋爱救星”。可对于已经有男朋友的小瓜来说,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微信号是被谁卖了的。
今年4月,#中国超2亿人单身#的话题冲上热搜。对此,新华网曾组织“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很多人单身”的微博投票,参与投票的27万网友中有6万多人认为是“社交圈小”,10万余人认为“社交圈小、忙于工作、经济条件、观念转变”均是单身原因。脱单盲盒的出现,似乎为喜欢尝鲜的年轻人提供了社交新方案。
多名在校大学生告诉采访人员,今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学校也出现了“脱单盲盒”活动,更有同一城市的多所大学联合举办此类活动,让大学生交友圈突破年级、学校限制,很受欢迎。山西某大学的学生社团负责人小闫告诉采访人员,他们在10月下旬的社团招新“百团大战”时,组织了线下免费脱单盲盒活动。“大概收到了200余个微信号,我们会首先询问参与同学是否单身。一些同学反馈,加了微信的双方成为朋友的居多。”
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小杨对采访人员说,他们在“光棍节”当天推出了脱单盲盒活动,“这种形式让大家感到很新鲜,我们是用填写问卷的形式汇总报名,也会让参与者提交学生证照片、年级专业等个人信息,用于审核参与资格。参与的男生有200余人,女生300余人。”
除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近日,经多家媒体报道,广州、重庆、济南等地也纷纷出现“脱单便利店”,店内销售的脱单盲盒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价格不等,店内工作人员会按照生日、星座等进行分类排列。
“脱单盲盒”火了 你想要的爱情成了别人的“商机”
文章插图
北京一家售卖脱单盲盒的咖啡店,摆出的脱单盲盒上写着个人昵称、星座和要求。孟佩佩 摄
前不久,采访人员来到了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一家脱单主题咖啡馆。在这里,因脱单盲盒是胶囊形状,也被称作“脱单胶囊”,蓝色代表男生,粉色代表女生,按照北京行政区和年龄段进行分类摆放。店内工作人员介绍,拆盲盒信息分为3元、9元两档,留下自己的脱单胶囊分为39元、99元两档,拆完盲盒信息后只能拍照保存信息,不能将盲盒信息带走。“也就是存放在这里的盲盒,一个人可能会收到很多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如果想将胶囊下架,则需要花费19元。”
据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店里存放的脱单胶囊有近百个,90后居多,胶囊上架时间多为11月中上旬。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店内张贴的“脱单细则”规定,要求填写真实个人信息和社交账号,填写了信息即视授权摆放胶囊为自愿行为,并对可能遇到的信息泄露、经济来往等潜在问题进行了提示。当采访人员提出胶囊内是否都是真实信息时,该工作人员说,“不会有人花钱留假信息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