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运营人不可不知的10种心理效应,拿来即用( 四 )


九、峰终效应什么是峰终效应?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的体验感受是由峰值体验和终值体验决定的。其他的过程中可能或好或坏,但人们的记忆点往往只在高潮和终点部分。
为什么公开直播课中,课程的最后,老师都习惯性地总结整堂课的知识点?为什么跟团旅游时,总是在旅途中间的时段,加入一些精彩的大型活动或表演?为什么迪士尼乐园的烟花表演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峰终效应在起作用。
我们常常在设置OKR的时候会有一句: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但是到底怎么提升,却不知道从何抓起。峰终效应大概可以帮上忙。
我们完全可以把用户从接触产品到服务结束的过程,拆分为多个体验环节,然后找到峰值和终值,做精心设计。
比如很多电商产品在礼盒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用户在等待中积累期待,在拆箱的那一刻到达体验的峰值,礼盒外包装、图案设计、打开后的贴心小礼物、颜值与实用性俱佳的小设计等等,都会让你对这个品牌充满好感。
十、二八效应二八效应是社会学和经济学中最为人熟知的法则之一,社会中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社会中20%的人做出了整个社会80%的贡献,销售员80%的业绩来源于那20%的重点客户。这就是神奇的二八效应。
二八效应的本质是不平衡。指导意义是分轻重,把精力放在更关键更本质的事情上。
做过裂变活动的同学都清楚,最痛苦的环节不是活动开始,而是选择哪一种诱饵来做。最影响裂变速度的也不是你发了几遍朋友圈,而是你在设计好合适诱饵后,有多大的启动量。这两点几乎决定了裂变效果的80%。
做过销售的同学也都清楚,你和用户之间的沟通,80%并不是围绕产品本身如何好开展的,而是围绕着客户的特征、背景信息、兴趣爱好、痛点爽点而进行的。
做过管理的同学同样知道,一个团队中能影响你决策的就那么几个人,能帮你拿到结果的也就是关键的三五个同学。所以我说,二八效应的指导意义是分轻重,不是定缓急。
ok,以上10个心理效应,就是我做运营这么多年最常用到的,每一种效应都有妙用,每一种效应都值得被深入研究。强烈建议你收藏下来,隔三差五就来复习一下,会培养你对很多具体招式的感悟,慢慢就会发现,很多落到地上的杀招,其实都是从我们对于用户心理的理解而来,我们有多了解自己的朋友,朋友就会有多信任我们。
本文由 @运营插班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