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正式实施
这是一部和每个人
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它不仅包括证件号码、家庭住址这些常用的个人信息,也包括了指纹、脸部等生物识别信息,甚至还包括了我们的健康和行踪信息。
随着个人信息越来越频繁地
在各种场景使用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
《个人信息保护法》会怎样
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
往下看,一同了解↓
个人信息权益包括哪些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文章插图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副所长周汉华
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条
进行了解读
《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
宪法赋予我们的个人信息权益
宣示、提升了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地位
个人信息权益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副所长周汉华介绍
“个人信息权益最核心的要义,
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被谁采集被谁使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文章插图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现实中,知情并不容易
由于专业、技术的原因
大多数人很难知道
自己的哪些个人信息被收集了
这些信息又被用来做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
《个人信息保护法》
该如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文章插图

北京互联网法院
研究室副主任李文超说
“它明确了告知同意的核心原则,
只有告诉我、让我知道并且经过我的授权,
你才能处理我的这些个人信息。”
关于敏感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如何规定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
一些手机软件弹出新版本的隐私政策
来重新征得使用者同意
围绕着知情权、决定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特别强调了
【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为个人信息加把“锁”】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
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
“敏感个人信息”的定义
并予以特别保护
什么是敏感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如何规定的?
在现实生活中
侵犯敏感个人信息权益的案例不断增多
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各方面的关注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个案例
多家实体店在顾客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
收集了大量人脸识别数据
还有商家根据其获得的数据
对顾客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和商品报价

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文章插图

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
“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同意”
显然,店家收集人脸识别信息
违反了这些法律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
对这种违法行为的认定
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
违法行为将承担哪些后果?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
违法收集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