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媒体垄断,付费删稿盛行,企业危机公关为何变了味?( 二 )



谷歌|媒体垄断,付费删稿盛行,企业危机公关为何变了味?
文章插图

谷歌公司在发现网友的质疑和搜狗公司的声明后,马上也发布了一份声明,承认了“该词库在试验阶段确实包含了一些非谷歌的数据源”,并表示愿意直面问题,接受公众监督。
但是该事件发生后不久,谷歌却在各个媒体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大致的意思是说“谷歌员工有一条蟒蛇在公司失踪”,并最终被找到了,这条蟒蛇是谷歌员工的宠物,名叫“凯撒”。要知道在《财富》2007年最佳工作场所的评选中,当年的谷歌公司名列榜首。尤其是谷歌在纽约的办公室,据说非常纵容员工,他们的办公室有各种娱乐设施,还配备了按摩椅和快餐室,甚至还允许员工带狗进入办公室。

谷歌|媒体垄断,付费删稿盛行,企业危机公关为何变了味?
文章插图

在这个新闻被曝光后,谷歌公司却又收获了一波赞美,成功转移了公众视线,化解了“输入法事件”的尴尬。
当然,企业公关有时候也需要见缝插针,主动出击,我再讲一个更有趣的事情。
前年也就是19年,台湾东森新闻台有一档节目叫《关键时刻》,主持人黄世聪一本正经地说:“大陆人吃泡面一定要配榨菜,但最近一段时间他们连榨菜都吃不起了...”,然后他还提到了涪陵榨菜,不过他把涪陵榨菜读成了培(péi)陵榨菜,于是这条新闻瞬间就上了热搜。
随后在8月11日晚间,重庆乌江榨菜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寄往台北的包裹,微博附上的文字说感谢主持人黄世聪“推荐了中国已有1000年历史的榨菜”,此举“激发中国网友炫fú的聪明才智和热情”,特赠送一箱榨菜并告诉他,“我们吃得起榨菜”。作为回应,黄世聪收到榨菜后表示,他会把榨菜送给好友、主持人和嘉宾一起品尝,并将错读成“pei”的“涪”字标了出来,警示其他人别再犯他的错误。“我也希望大家能藉由吃榨菜,多多了解中国大陆的风俗民情。”

谷歌|媒体垄断,付费删稿盛行,企业危机公关为何变了味?
文章插图

这条微博也让乌江榨菜狠狠地火了一把,仅一箱榨菜的成本就上了一次热搜,这种抓住时机主动切人的公关手法,的确是企业公关事件上的一大经典。大家熟知的杜蕾斯,也是干这种见缝插针企业公关的一把好手。杜蕾斯文案的刀切手法,在广告界也算是王者的存在了,虽然它偶尔也会翻个车,但是爬起来再战,依然是王者。
通过梳理这些经典的公关案例,本人总结出了一个企业危机公关的三大类型和五大策略。具体来讲如下:
三大类型就是直面问题型、声东击西型以及见缝插针主动出击型。
五大策略就是:策略一、承认错误,提出整改方案,求得公众原谅;策略二、讲企业情怀故事,卖惨,获得公众同情;策略三、用企业业绩和正面事迹进行媒体交换,抵消公众负面情绪;策略四、突然出手,策划大型活动,转移公众注意力;策略五简单讲就是花钱消灾。具体操作就是主动要求罚款、主动做慈善赞助、主动策划大力度的商品折扣,让利于民的同时,也平息了公众的怒气。这个用俗话来讲就是:自罚三杯。古语云:谁还不犯个错啊!
不过,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搜索引擎优化也成了公关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一种极端化的趋势,操作形式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这就是我下面即将要提到的“媒体删稿”的盛行。
我之前有个同事,有着8年多公关工作经验,他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媒体公关。最近聊起天来,他形容自己是“顶着总监的抬头,拿着经理的薪水,干着万能公关狗的活”。好不容易说服老板同意了每个月投入几万块钱的费用到企业公关上。但老板居然给他定的任务就是“发稿、删稿”。听完他的诉说,的确让我感到很无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