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媒体垄断,付费删稿盛行,企业危机公关为何变了味?( 三 )


如今,都说市场大环境不好,甲方企业很难再能拿出多少钱用做营销及推广的费用了。以往配置齐全的策划部也变成了内容营销部。内容营销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只是简化到了发稿、删稿,未免显得功利心太强,太过急躁了点。
尤其是删稿这种所谓的公关,表明上看起来是消除了企业的不利因素,但实际上,对企业的害处要远远大于眼前的好处。特别是一旦删稿删成习惯了,实际就等于一直在做虚假营销,玩的是掩耳盗铃的把戏啊,长此以往,既误导了用户,也MB了领导,将企业的危机隐藏于虚假的繁荣之下,一旦被舆论触发,必将覆水难收,再大的企业,也会瞬间挂掉。这可不叫什么危机公关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孵化危机啊!老铁们。
近年来,我发现一些大公司,知名品牌,面对舆论事件,也开始习惯于用删稿这种低端的手段来解决危机了。本人作为一枚普通的自媒体,也曾被这些大企业要求删稿,他们通常的手段是先软言相劝,再夹带着半点威胁,如果你不理会,他们就会软磨硬泡,一天给你发十几条信息,或者打电话,如果效果不佳,接着继而就会进行谈价环节,如果给你钱你都不接受,他就会告诉你要发律师函了。
总之,套路还是很多的,他们会用十几套方案轮番轰炸,一般的人估计都受不了,而且大部分都会妥协。但是钱是真的不能收,一收就入了他们的坑了,他们如果反告你勒索,那问题就搞大了。
像这种的,难道不是已经入了魔道了吗?YL自由何在?媒体公平何在?消费者知情权谁来保护?这难道不是媒体垄断吗?国家在整治反垄断,媒体垄断是不是也要管一管了?自媒体内容的恶意举报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才更合理?自媒体本身就有言论风险,说错了,自己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企业的问题,你不听忠告去搞删稿的那一套,删得了今天,能删得了明天吗?
如此种种,都是我今天做这个主题的原因,也希望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企业能够自我反思一下,不要搞到人人喊打,法律密不透风的时候再去为自己的行为去买单,这样的话,实属不明智也。
好的,感谢各位的参与和陪伴,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我们下期的主题再见!
【 谷歌|媒体垄断,付费删稿盛行,企业危机公关为何变了味?】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