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挣不到快钱后,互联网新故事在哪?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大厂们终究得进入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近期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公布了今年的三季度财报,广告收入增速大幅下滑成了巨头们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
例如以往为阿里贡献收入大头的客户管理(淘宝天猫的广告、佣金等)板块,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仅为 3%,比外界给出的悲观预期值还要更低。
百度的广告营收也陷入低迷,同比增速仅为 6%,这一数值在上一季度为 18%。腾讯的广告收入增速也降至了 2017 年以来的最低点,同比仅增长了 5%,而上一季度增速为 23%。
然而广告引擎出问题的,还远不止这三家。
广告失灵,再难"躺赢"
例如爱奇艺广告收入由去年同期的 18.4 亿元下滑 9.8% 至今年三季度的 16.6 亿元;微博广告主数量呈连年下降趋势,前三季度广告主数量为 80 万,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 60 万。
B 站三季度广告收入增速虽然仍有 109.9%,但相比于上一季度 200.6% 的表现来说,增速也近乎腰斩。

阿里|挣不到快钱后,互联网新故事在哪?
文章插图

另外还有字节跳动,虽然其并未上市但仍被媒体曝出上半年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据悉这是字节跳动自 2013 年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停止增长的情况,旗下抖音、今日头条两大核心产品,一个收入停止增长,一个甚至处于亏损边缘。字节方面对这则消息不予置评。
不过也有另外的媒体在报道中表示,字节跳动今年上半年完成广告营收约 1150 亿元人民币,实现双位数增长,接近完成原计划目标。
但进入三季度后,字节广告收入增速明显下滑,且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刨除电商业务的带动,字节跳动全年广告收入同比几乎没有增长。无论何种说法,都体现了字节跳动广告增长承压的状态。
对互联网巨头来说,广告引擎失速其实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无论主营业务是电商、短视频、直播、社交还是其他的功能标签,很大一部分的变现能力都得依托于广告收入。
这源于各大厂较为共性的发展路径。简单来说就是" 做到某个赛道的头部地位 +不断做大用户流量规模+ 赚广告主的钱实现躺赢"。
实际来看便是如此,字节跳动、快手、微博、新浪、百度、知乎、B 站、小红书等一长串的互联网企业,广告都是其较为直接的商业模式,是整体营收中十分重要的板块之一。如果广告营收增速持续放缓,那么这些大厂们将有可能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

阿里|挣不到快钱后,互联网新故事在哪?
文章插图

在巨头们看来,广告引擎的失速更多是外部环境冲击所致。例如疫情特殊时期下教育、保险、游戏、旅游等行业广告需求疲弱等情况,便是巨头们普遍给出的理由。
但无论如何,广告引擎的失速让互联网大厂们从过往躺赢的舒适区中惊醒,感受到了更多的焦虑和压力,进而加速布局下一个增长引擎。数年来缺乏创新、死气沉沉的互联网,或将因此迎来真正的大变局。
创新的星辰大海,终于要来了
在互联网巨头血拼社区团购,以 "1 分钱一盒鸡蛋,9 分钱一棵白菜,大葱蒜头免费领 " 这样的烧钱方式挤压小商贩生存空间时,人民日报曾评论称,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你或许不会想到,这句评论发布的时间,已经是接近 1 年前了。虽然社区团购真的出现了退潮,但更多是因为难以找到盈利模式,夸张的烧钱亏损让大量企业难以为继,而非简单因为人民日报的这句忠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