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暗流涌动”的新消费


消费者|“暗流涌动”的新消费
文章插图
双12即将到来,战况会如何?还未可知,但从2021“安静”的双11中,却可窥见很多讯息。C2CC传媒并不想武断地下一个“双11已死”的结论,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演练,“年度电商大促”“狂欢购物节”已渗透进绝大多数商家和消费者的心智,一下子拔除,谈何容易?

不过结合此前C2CC传媒X新妆推出的《人间清醒指南》系列报道来看,已经有些品牌平台、门店、供应链、MCN和消费者趋于理性,他们“清醒”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消费者理性回笼,省钱成为“刚需”

从特殊的节点回归日常,以办公室的女性为例,几位宝妈在新添了家庭成员后,早早开始思考更实惠的消费路径,往往是线上线下货比三家再决定。Z世代主力军95后实习生们受生活费制约,不管是外卖还是网购,也都有各自的一本“省钱经”。

从全民沸腾“薅羊毛”到冷静旁观“割韭菜”,消费者走过了哪些曲折的心路历程?

好奇于此,C2CC传媒做了一次街采,从上文的视频内容来看,这些被外界认为是“野性消费”的年轻一代在回答采访的四个问题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克制与反思。

后疫情下的经济紧缩无疑是一大原因,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消费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此时的人们也许更倾向于守好自己的裤腰带,满足基本生存,谁也不愿意自己是那簇上赶着的“韭菜”。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年轻消费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渠道和信息,通过教程、测评的横纵对比获取一个性价比“最优解”,从而有效安利或避雷。

以美业为例,Z世代作为当下美业的主导人群,看成分,不必迷信大牌;看价格,不必贪一时便宜;看包装,不必强求精美高级。他们更注重产品本身与品牌调性。由他们捧起的如火如荼的新国货、新国潮趋势,催生了各种品类的细分,为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再者,网络购物越来越套路化--营销广告满天飞,“先涨后降”,堪比奥数的满减规则,看直播、做任务、抢红包、优惠券,经过一系列“骚操作”的“调教”,与市场“斗智斗勇”的消费者早已不复当初的耐心,心智上有了大踏步的成长。

优雅地消费降级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伪命题,于是 “一件衣服穿十年”“一支口红化全脸”“一月只花1000元”,豆瓣上的兴趣小组如“就等你上车啦”“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低消费研究所”“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等集结了数十万年轻消费者,用“反薅”和“对抗”两种思路警惕眼花缭乱的伪需求,层出不穷的智商税,变相加价的粉红税,对着“消费主义”开炮,表达自己的消费态度。

必须承认的是,必然是先有不合理的狂热“升级”,也因此,热潮褪却后的清醒才显得尤为可贵。

厌恶套路,拒绝糊弄,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省下钱也许不是为了买车买房,而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清醒选择,是当下“想象另一种可能”的诉求。更详尽的分析可戳《做消费主义逆行者,这届用户拒绝盲目“上头” | 人间清醒指南⑦》。

面对消费者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平台和品牌是怎么接招的?

电商平台异军突起,形成多元格局

消费者的精明无疑是倒逼平台变革和催生新平台的讯号。快手、抖音、小程序、社交电商入局,传统的二元格局受到洗牌。要是想在市场中抢占一杯羹,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