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不同于C端产品,SaaS产品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更为复杂,那么,SaaS产品若想迈向国际,应当具备什么基础?在本文作者看来,应当具备“尽可能复用”、以及“尽可能差异”这两个基础。这是为什么?不妨来看看作者的解释。
文章插图
系列首篇《001. 中国市场的结构性 SaaS 机会》中提到,过去五年来,可以看到 C 端软件在国际市场中崭露头角,B 端的企业软件也开始有出海尝试,中国本土成长的 SaaS 开始初步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虽然非常早期,但趋势底定,条件齐备,中国 SaaS 当在未来二十年在国际舞台上面对新的市场,新的对手,这已能够看清。
不过, SaaS 的国际化要远比 C 端更加复杂。C 端用户有情皆孽,都有七情六欲,全球通用。但政企作为社会运转的组织者、组织方式代表,形态零碎各异,地区、行业各不相同。服务面临的困难不是一个类型、一个级别。
今天我来聊 SaaS 产品迈向国际的基础,包含两个【尽可能】。
有些 SaaS 生来就服务于国际,不存在出海问题,不在讨论范围内;有些 SaaS 离业务远,属通道型基础产品,本就能做到全球通用,也另当别论。
一、尽可能复用,为了成本当市场不确定、售卖方式不确定、产品形态不确定时,迷雾团团之中,唯有小步,才能快跑。大步流星就是找死。
中国 SaaS 出海的先行者们,必然会面临这种场景。国际 SaaS 的成功经验无法复用,我们有自己的差异优势和不可忽视的劣势。
在此背景下,每一步用最小力气,拆解出更大谜团的思路,才能踩出通路。
尽可能复用,所以成本更低、决策更快、执行更快、验证更快。如果所有东西都要从头弄,成本高、周期长、还大概率不见效,很难获取到长期有效的组织支持。
没验证通路前,每一分额外的早期投入,都是浪费。
中国的 SaaS 产品能力通常较为复杂。产研团队往往能占到一半人头。这部分能力必须想办法复用,否则人多了一倍,业务大概率只能缓慢爬坡起步,两边投入的不对等会留下祸根。
1. 技术架构统一底层技术架构对不同场景、不同业务、不同行业必须进行充分打磨,最终才能打磨出一款通用于不同国家的产品来。
在技术架构设计上,必须要为多个地区、多种流程、多类灵活诉求留有空间。如果技术架构不统一,很容易就把国际版本搞成单独一套。
不是说国际市场不值得单独一套,而是说在早期试水拓展的过程中,技术架构变化导致的成本太高了。
技术和交付又紧密相连。如果底层技术发生大的变化,那么整个交付逻辑、交付难度、交付人才、外包生态也都要跟着变化。
如果有一种情况,某个地区就是要你强制改架构,我建议先换个地区作为突破。即便你能因一时动因大动干戈,但很快就会发现持续投入缺乏根基,难以寸进。
我有沉痛教训,大家谨慎参考。
2. 产品架构统一国际企业的运转方式,对 SaaS 的业务能力预期,以及 SaaS 需要关联的上下游和国内都不同。
这种差异要比国内各行各类企业客户之间的差异还要更大。
所以,产品架构必须要设计有足够灵活性,才可以通过扩展的方式,支持不同地区的各种业务偏好和法规要求。
给个比例:只有产品功能具备了足够支撑 80% 以上场景变化的时候,才能在产品底座不用大手术的情况下,低成本支撑海外市场的多变、不确定的要求。
常见的变通思路有 PaaS、插件市场、工作流引擎等,但中国现在的现有 SaaS 扩展性设计中,我没见过真正及格可以毕业的。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奥瑞金:预制菜系列产品研发及其包装业务已推出首批产品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产品|使人惊艳的产品细节(十)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