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线走通,需要专精人才的长期投入、需要组织的支持,当然,更需要多元化的、以实际价值为核心的市场本身的发展。收益到位,创新才能有利可图,自我循环。
这条路线长远而有深刻价值。在低代码平台和现况之间,必然还需要存在一种形态,允许使用更贴合业务的方式,满足更多场景的交付使用。这种方式不会有太强的头部效应,所以会允许各类生态企业的发展;但同时又足够标准、足够黏性,让自己的业务能有持续、累进的进化。
之前单独写了一篇思考,聊产品如何用标准化手段解决客制化瓶颈。感兴趣的可以移步《013 SaaS 标准化战役》。
二、尽可能差异,为了突破产品和技术的复用基础打好,就可以开始关注差异了。
国际 SaaS 一般产品技术会几乎复用,但营销、支持团队会本土化提供服务。这和一些大厂过去推崇的“大中台小前台”思路异曲同工。
1. 营销支持差异直接面向客户的职能必须本土化。
在考虑国际化难题的时候,语言、时差是最浅显的问题,大家都能想到;然后会考虑到合规和经营风险;然后才会考虑到业务模型本身的差异、上下游的差异、售卖渠道通路的差异。
每深入一层,就更贴合业务价值,也就会更清晰地感受到本土化团队的重要性。
【 产品|015 SaaS 走向国际的基础】进行国际化拓展时,先部署核心团队,前往打探需求情况。参照情况再判断选择自营、合资还是代理销售。
但无论如何,经营侧,包含市场、运营、销售、售前、客户成功、法务、财务此类职能部门,本土化的优势都会很突出。
每一个国际服务厂商,都要在统一品牌面貌、统一流程和更本土化、更高效率之间为每个地区做决策。该地区本土化到什么程度,才算作值得?
2. 产品上层差异客户使用产品的方式,千变万化。只要掐住主干不变,其他的尽可以随它变去。产品架构设计出了足够的灵活性,那么多变的业务也就能够统一支持。
在我所处的行业,有一位国际领先厂商,除了拥有繁荣的插件市场、针对页面、偏好、存储模型有充分的个性化支持外,还能支持在画布上变更核心业务流程的先后顺序,这种随意拖拽还能顺利使用的洒脱,让我叹为观止。
当然,这里产品不止功能。
我一直认为,产品的边界不仅限于软件,也应包含用户和软件之间多阶段、多角色、多层面的交互。
华为云的某款产品,国内网站没有白皮书,国际站上却挂着白皮书,用于收集商机线索,即是此理。
三、总结本文中的理念有点类似中台。
大多数 SaaS 团队在决策时,肯定希望先把国内市场打下站稳,然后再图海外。这种决策肯定需要各自场景各自判断,旁人无从辨别。
只能说有些判断的依据是通用的、纲要是统一的,可以借鉴参考。
很多时候,我们把海外看出一体,是因为还没走出去,似乎市场也就只有国内外之分。海外市场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但如果走出去,去开放、理解、包容,不同区域的差异也即可参数化,变为可以管理、可以取舍的市场空间。
美国是全球最大企业软件市场,如果中国 SaaS 想要更大规模发展、进入下一个世代的话,绕不开要去抢滩登陆。
未来 10 年,肯定会有中国 SaaS 产品打入美国,成为某个细分领域耳熟能详的产品,为全世界提供服务。
希望这机会,能与志同道合的同侪共同创造。
作者:老麦,十年耕耘 ToB 市场,经历创业并购,2B 商业化产品专家
本文由 @SaaS 老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奥瑞金:预制菜系列产品研发及其包装业务已推出首批产品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产品|使人惊艳的产品细节(十)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