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者来看,小红书能成为年轻人买前搜一搜的重要平台,是基于一个事实,即,互联网让物质和信息都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选择困难这一副产物,消费者不可能也没有时间了解所有需要的消费品,此时能从万千信息中,指出产品的特点、适用哪类人群的KOL成为帮助消费者筛选并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力量。
通过口碑营销或者制造口碑来营销成为了转化率更高的模式,尤其是在当前,品牌方更愿意选择知乎、小红书等途径,所以短期内,小红书们的广告收入可能不会像大厂那样对经济敏感。
长期来看,这是一把双刃剑,当品牌方都选择制造口碑时,产品将再次变得无差别,小红书最基本的工具属性将被瓦解。
此外,淘宝的“逛逛”、京东的云逛街、携程的用户游记,都在承担“种草”功能,弥补平台缺乏导购的局限,也是小红书压力来源。
第二、自营电商没有核心竞争力。
2017年,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曾在表示:“理论上,用户进社区看内容到购买,不用跳出去别的App进行搜索才是更流畅的体验闭环”。
遗憾的是,2014年就推出“福利社”的小红书,电商方面一直做得不温不火。
电商完成的不仅仅是商品的展示,还有供应链管理、物流、仓储、担保交易和售后等等工作。
第三,号店一体优势不够明显。
小红书今年8月推出号店一体,是帮助品牌商在自己的流量池里运营私域流量,为品牌提供“直连消费者”的机会,一个迷你版有种草功能的淘宝。
号店一体,品类上打不过综合电商,对大牌吸引力也不足。唯一能发挥点优势的是对中小品牌,且需要一定的扶植和宣传力度。
消费者对小红书上的店,口碑要求天然要高,口碑一定会抑制相当部分店铺的准入和留存,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将是一个新的难题,像内容和商业化的平衡一样。
小红书是非公众公司,是否盈利,盈利能力几何,外界无法得知。但从其商业模式和今年终止美股上市的消息之后很快传出转香港上市,然后又进行一轮融资来看,小红书的商业化很可能并不是那么成功。
参考文献:
[1]《小红书乱象背后:品牌、MCN、KOL的流量博弈与共谋》,互联网那些事儿;
[2]《淘宝逛逛:但求内容,无问西东》,新零售商业评论;
[3]《小红书:优质UGC电商生态,内容、用户、变现多维提升》,东兴证券;
[4]《被曝推送未成年人身体隐私,小红书道歉了》,齐鲁晚报;
[5]《最新估值200亿?小红书这三年的浮与沉》,极光
[6]《2021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极光
推荐阅读
- 小红书|等老了改名吗?小红书成功注册老红书商标
- ipo|叮咚买菜被曝大裁员!回应称消息不实,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 投诉|APP拉新营销套路多!小红书元旦拉新活动被指虚假营销,玩不起
- 商标|小红书申请“小红书小绿洲”商标
- 僵尸粉|违规账号7万余个,小红书“自查”结果或暴露内容生态隐忧
- 品牌|痛下决心!小红书开年第一把火,烧向自己!
- 诈骗|[电商快讯]小红书慌了,抖音测试“种草”一级入口
- 平台|涉黄、“照骗”、打擦边球!留给小红书的时间不多了……
- 同城|3年烧掉21亿,快狗打车闯关IPO,同城货运下半场正酣
- 博主|小红书企业号新规上线:转载博主笔记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