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批人又跳槽走了之后,这位经理也追踪了一下他们的后续工作经历,发现都是跳来跳去,在一家公司无法呆超过几个月的时间——言外之意,这批前亚马逊员工,可能在文化上和其它硅谷科技公司无法兼容。
文章插图
这则帖子下方一条留言更是格外经典:不是你在亚马逊内部成长,而是“亚马逊文化”在你体内滋长!(You don't grow inside Amazon. Amazon grows inside you!)
去年8月,一张似乎来自于微软团队的截图引爆了整个互联网圈。当时,在微软内部举办的一个黑客马拉松上,有人开发了一个专门监控办公软件 (Teams) 在线状态的机器人插件,从而抓出那些从其它公司跳槽来,在下班时间仍然显示在线的“奋斗x”,避免“996”、“福报”文化的渗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后来内部人士也辟谣说,这个插件只是做着玩的,公司内也不存在抵制其它公司跳槽同事的现象。不过,这一事件仍然在互联网科技行业引发了大量讨论。它所影射出来的情况,实际上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是都有存在的。
在中国,可能是来自某几家过去“996”方面比较出名公司的员工,会在跳槽之后让同事感到担忧;而在美国,科技行业的人们往往只担心一家公司——毫无疑问,那家公司只可能是亚马逊。
大家对于硅谷和美国科技公司的普遍印象,一般都是“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福利好”、“工作少”、“适合养老”。然而亚马逊可能是美国科技公司当中的一个特例。
在亚马逊,加班、on call 属于常态,不少岗位的员工经常要在深夜和节假日待命,如果错过消息还会被“夺命连环call”……
在五大公司(Facebook/Meta、苹果、亚马逊、Netflix、谷歌,一般合称 FAANG),以及其它硅谷比较知名的科技公司当中,亚马逊是薪酬/工作强度比值最低的那家,其他公司,要么工作强度比亚马逊低、薪酬比亚马逊高,要么就是工作强度和亚马逊差不多或者稍高一点,但薪酬比亚马逊高出很多。
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把亚马逊的薪酬/工作强度比定为1的话,谷歌是2.5、谷歌云是1.875,苹果是1.66,微软是1.25,Salesforce 是2:
文章插图
在 Quora 上,曾经有人提问,为什么简历上有亚马逊,不如有其它公司的工作经历更“高级”。而最高赞的回答非常直截了当:因为亚马逊的形象就是“节俭”和“廉价”,不光工资低,股票套现锁定期也更长。
文章插图
这么看上去,亚马逊和其它公司比起来,简直太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然而,因为这家公司的招人规模非常之大,再加上本身是非常成熟的企业,相比创业公司而言,对于大学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或是对于居留身份、工作和收入稳定性有较为紧急需求的求职者来说,一份亚马逊的 offer,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结果就是,虽然亚马逊的文化成天被人抨击,每年还是有很多人加入这家公司,在原本重视工作生活平衡的美国科技行业,被迫浸泡在“节俭”的文化里,经受着“PIP”的压迫。
更遗憾的是,就像前面 Blind 上那条经典留言所说的那样——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一部分员工认为这样的工作节奏和状态才是正确的……而当这批人跳槽到其它公司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将这种文化带入到新岗位、新团队里,从而引发和同事的文化冲突。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