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二手交易品类便是母婴用品。由于婴儿成长速度快、物品更新频率高,宝妈也是二手交易的重要人群。去年年初刚当了妈妈的张馨说,婴儿车、婴儿床等都是她在二手交易平台淘来的,为了卫生,买来的二手物品她都会消毒后再使用。另一位受访者表示,家里的一张实木婴儿床,已经过多次流转,如今是第四个婴儿在使用了。
此外,汉服、洛丽塔服装等价格高昂、日常穿着次数少的衣物,也是二手交易的主要品类,消费者多为95后人群。喜欢洛丽塔服装的梦宁说,一套正版洛丽塔很贵,有些人穿了一次拍了照就在平台上转卖,“我们这个圈子买卖二手衣服是比较平常的事情”。
QuestMobile发布报告显示,90后是闲置交易的主要人群,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活跃占比更为突出。易观分析发布的行业洞察报告显示,从用户年龄来看,35岁以下人群是二手电商的主力用户,80、90后对商品消费的态度既关注性价比,也愿意享受超前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主流群体,另外出生于1995-2009年间的年轻人也是二手电商的潜在用户群体。
二手交易亟待规范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
这一方案不仅大力倡导二手交易,同时也对健全二手交易体系提出了要求。
实物与描述不符、买家恶意退款、卖家调换物品等问题近年来时有发生,维权难、监管难等问题层出不穷。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二手平台消费舆情信息85万余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52万条,占比61.63%。
为了维护买卖双方权益,各平台也在不断尝试建立监管机制。早在2016年,某二手交易平台便设立“小法庭”,邀请平台用户担任“小法官”,根据买卖双方提交的图片等交易证据进行投票,解决买卖双方的纠纷,可二手交易纠纷仍层出不穷。
针对近年来火热的中古市场,有不良商家制售仿造假“中古”包、“中古”首饰等。刘伊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注意到,平台上竟有十几个卖家在卖同一款式的中古包,而且“照片的拍摄角度都一样,一定是造假的”。刘伊歌分析,有些商家会研究某个比较热门的“中古”款式,然后打版制作并做旧加工后,进行售卖。
夏天说,一些便宜的东西会在线上买,但价格高的物品自己从来不在线上买,比如二手奢侈品等物品她的购买渠道一是线下实体店,二是靠谱儿的代购,“尤其在电商平台进行二手交易时,不能看到实物,还是万分小心”。
【 二手|从“买家”到“卖家”,年轻人撑起万亿二手交易市场】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