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中国在线办公二十年( 三 )


全球已有24%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采用远程办公,疫情更加速了围绕在线办公的各种应用体系不断完善,远程办公成为可见的未来趋势,自然也成为互联网巨头围猎的新战场。

飞书|中国在线办公二十年
文章插图
与华为WeLink、字节飞书一开始供内部使用,后对外开放不同,企业微信与阿里钉钉辅一开始就瞄准了外部。
“企业微信如果定义为公司内部一个沟通工具,他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张小龙在2019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的讲话,阐释了企业微信的初心,还给企业微信定下了新方向——专注链接,人即服务。
而有阿里云作为底层支撑的钉钉,则在承接企业一整套B端方案上颇有优势。因为钉钉前期可以通过OA审批、在线文档、视频会议、云盘等轻量级的应用服务企业,后端又有云服务器产品跟进配合,能够快速全面地帮助企业搭建起数字基础设施。
飞书最大的亮点是对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免佣,与企业微信“定价的10%”与钉钉15%的佣金比例相比,飞书明显博得了更多渠道合作伙伴的好感。
以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为代表的综合型一站式协作平台,不仅具备传统OA功能,还集成了包括文档处理、项目管理、设计工具、企业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功能,让在线办公不仅只是“远程协作”,更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办公方式。
03 进阶,从工具到组织力的蜕变远程、在线的办公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2021年微软工作趋势指数(31个国家3万人数据)显示,73%受访者希望选择远程工作,CNBC一项调查预测:到2022年初,近45%的组织将有某种形式的灵活工作安排,使员工成为新型混合办公者。
企服市场也是一片蓝海。据slack招股书预计,通信协作产品市场达280亿美元,整个市场规模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据IDC预测,包括食品会议,语音聊天,内容共享等在内的移动办公与协作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430亿美元。
有流量红利的地方,就有激烈竞争,除了阿里、腾讯、字节这样的科技巨头,科大讯飞、浪潮、三大运营商也携自己对外开放的视频会议系统加入了战局。

飞书|中国在线办公二十年
文章插图
新摘制图
为抢夺入口,各巨头重金押注,烧钱不可避免,据说疫情期间为抢夺视频会议的入口,钉钉单日补贴规模过亿,烧钱速度不亚于社区团购大战。
另一边带宽、流量等成本又持续走高,有业内人士估计,每一家光是云服务的流量费都是数以亿计的。腾讯在财报会议上也坦言,腾讯会议用量很大,带宽成本很高。
但这些依然没能阻挡住入局者们的脚步,各在线办公产品的迭代和优化不断加速,仅2020年一年时间,企业微信就迭代了1128项功能;之前钉钉开放了1300个API,6.0版本增加了近800个;11月17日,飞书5.0版本正式对外发布,除了品牌logo、视觉体验全面升级,还针对人事、合同、审批等涉及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方面推出了新产品。
如果说以工具创新为主是在线办公的1.0时代,那么以管理创新为主就是在线办公的2.0时代。
工具是组织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趁手的工具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让组织发生“质”的变化。
100年前流水线的诞生造就了欧美制造业的百年繁荣,100年后日本索尼的强绩效管理却把企业经营带入了另一个极端,让索尼丧失了激情、挑战和创新精神。
同样的故事也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上演,百度李彦宏曾深刻反省过企业内部过度追求KPI造成的危害,“因为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我们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之上,简单经营替代了简单可依赖,我们与用户渐行渐远,我们与创业初期坚守的使命和价值观渐行渐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