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珊|蒋凡,需要打一场硬仗( 三 )


国内流量已经基本见顶,供应链、产业深度方面的比拼成为接下来的重点,这正好是戴珊擅长的。海外业务依赖强运营和创新,需要对年轻用户群体的洞察,需要增长,而这恰好是蒋凡的强项。
如今,全球电商市场到了争抢新的移动互联网船票的阶段,阿里在战略和组织上做好了准备。
03电商全球化这场仗,接下来怎么打?
全球化是大方向,但这场仗具体怎么打,很考验企业的战略和执行。
阿里的全球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最早是以国际站作为载体,依托国内中小企业、厂家,帮助他们对接全球零售商。这一过程中,阿里是平台方的身份,主要起到的是信息展示的作用。
后来,随着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海外新兴市场崛起,阿里以投资方的身份快速参与其中。通过多轮投资,阿里拿下了Lazada、Trendyol、Daraz等多个重要的海外市场的电商平台,并帮助这些平台发展成了所在地区的头部玩家。
现在,阿里在国内面临着特殊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加速全球化发展更显迫切。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阿里需要蒋凡将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的丰富经验输出出去,帮助这些平台发展壮大。
相比过去的信息展示和投资布局,海外业务的发展在未来对深度运营的要求更高,要求阿里在各环节深度参与。
2016年控股Lazada后,阿里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人才、物流等方面全面介入,对整个平台体系进行了改造扩容,阿里内部不同部门的人被大量派往东南亚,帮助Lazada探索适合当地的策略。未来,这样的运营方式或许会成为标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市场最敏锐的判断,保证战略不会偏航。
【 戴珊|蒋凡,需要打一场硬仗】在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有潜力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路径,跑出属于当地的淘宝天猫,又不只是复制淘宝天猫那么简单。
虽然基础的商业逻辑都差不多,但海外市场的监管环境、风土人情、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很大差异,照搬照抄肯定是行不通的,还得因地制宜。
比如俄罗斯市场,阿里的速卖通在当地已经做到了市场第一,而且有上市计划。但由于涉及到关务、税务等多方关系,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不合规,而且俄罗斯要求国资控股,这对阿里在当地开展业务带来了挑战。这样的股权结构,让阿里必然无法全盘复制淘系电商在国内的模式。
现在,阿里在全球一共有12.4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其中国内9.53亿,海外2.85亿。阿里的愿景之一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国内用户马上就要突破10亿,已经逼近天花板,要完成新增7.6亿用户的目标,必须依靠海外市场。
在海外市场,阿里已经完成了用户“从0到2亿”的小目标,接下来要实现“2亿到10亿”,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比淘系电商业务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面临更多变化,需要更多创新,也需要打更多硬仗。
对于现在的蒋凡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打一场硬仗来证明自己。去年的“绯闻”事件,虽然阿里在调查后宣布不存在向相关公司利益输送,但还是将蒋凡从合伙人中除名,他的职级也从集团高级副总裁降至副总裁。
如今,蒋凡再次出面,升职至分管大总裁,在“多元化治理”体系下,负责阿里的全球化战略,去海外打江山。这一步棋究竟成效如何,还得交给时间检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