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阑夕:创新南下,湾区东升( 二 )


经济学早已告诫世人,扭曲市场的唯一后果,就是市场会以失真的面目报复回来,就像硅谷近年来的最大骗局——现今已经灰飞烟灭的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如果不是斯坦福大学的履历和一众政商名流的站台,它未必可以骗到数亿美金的投资。
即使是在「互联网黑话」盛极一时的期间,这套语言通常在深圳也是行不通的,这里的职业文化崇尚直截了当,包括所谓的资源关系,认识头衔显赫的某号人物,远比不上能够快速对接一家工厂的车床。

今日头条|阑夕:创新南下,湾区东升
文章插图

而大湾区的成形,也是在它开始规划研究十余年后,才由一系列的布局落地显出全貌。
作为一种滨海经济形态,湾区的直接代表就是连接硅谷的旧金山湾区,虽然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也会在介绍材料里出镜,但是不加任何前缀的谈及湾区,加州西海岸都是那片指向所在。
乔布斯说,仙童公司就像一朵成熟的蒲公英,它的种子四处飘扬,随着这家公司的瓦解,由它直接或是间接衍生出来的科技公司遍布硅谷,凭借雄厚的研发能力,吸引到了为天才们落实各种创造的金融资本,并成为了美国创新的泉水之地。
有趣的是,半导体这个行业,既是开启美国湾区的那把钥匙,也是影响中国湾区诞生的火种。
地缘竞争的不确定性,让中国在全球化的体系内重新萌生科技自强的念头,为了让举足轻重的芯片市场不再受制于人,粤港澳大湾区顺理成章的承载了产业科创的使命,并将自强写到了基因里。
湾区科创峰会的座上宾普遍都是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这恐怕就是下一个十年的起点。

今日头条|阑夕:创新南下,湾区东升
文章插图

就像苹果公司在早期的灵魂人物并不是乔布斯而是沃兹尼亚克一样,产品和市场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工程底座,一切规划都将是空中楼阁,把幕后的科研角色请回主角的舞台上,是腾讯正在大湾区做的一件重要事情。
这和腾讯自己的成长史关系密切,作为一家深圳公司,腾讯先是享受到了沿海地区优先吹到技术革命之风的地理优势,把传呼机的思路移植到了PC上,而珠三角经济带的人才供给,又为腾讯填上了工程开发的缺口,最后,来自香港的国际投行又充当了输血管,让腾讯得以大举扩张。
作为标准的湾区受益者,腾讯要为湾区的后辈们搭桥了。
十年前,腾讯选择开放平台战略,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完成了可能是这家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有所不为」的克制也成为标签打在了它的身上。
这些年里,总有恨其不争的媒体,认为腾讯错失了太多的机会,比如搜索和电商的业务都没有坚持亲历亲为,取而代之的投资又没能抢到行业第一的交椅,多少有些遗憾。
当然,到了现在,一个什么都想做的互联网公司,反而涉嫌吃相难看,腾讯的作风倒是十余年如一日,喜欢搭架子,然后约人上台唱戏,只有共同做大了蛋糕,大家才有得分,当年把QQ空间的流量接给偷菜游戏,如今把平台和资金接给湾区的青年人才,原因都是一样的。

今日头条|阑夕:创新南下,湾区东升
文章插图

回头来看马化腾喊出的产业互联网,多少有些未雨绸缪的意思,作为可能是中国最懂流量的公司,腾讯必然敏感于流量红利的逼近尾声,根据CNNIC的最新一期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相比去年的增长已经低到了1.2%这个数字,在存量里竞争只会进入零和博弈的困局。
对于消费互联网的反思也屡屡震荡在当代的舆论场里,社会质疑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和菜贩抢生意,而伊隆·马斯克却在不停的向太空发射火箭,这种对比未必有逻辑可循,却压缩了太多的真实情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