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图|CRM系列02:销售域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三 )


通过角色授权,让“销售”的角色页面范围包含工作台。然后每个销售员工在自己的用户下有单独的数据范围选择,这样就实现了最大的灵活程度,最小的配置工作量。

流程图|CRM系列02:销售域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文章插图
4. 订单的多重绩效判定整个类图中,应该是下面这里看起来绕一些了,先后展示了多种订单的类,这里的作用其实是要设计一种完整的判定机制。
在一个未来要迭代成自动化营销和销售的CRM方案里,销售并不是成单唯一的因素,未来肯定还会有其他成单的归因点,此处要做到系统上有预留准备。
销售的成单是从订单系统的基础订单上同步的,在成单时通过关联查询成单手机号&跟进记录&跟进时刻&销售坐席来判定是销售成单,可视为销售归因的成单。这是第一层。
在第二层,及时判定为销售成单了,但这个成单的钱不一定会算到销售的绩效里,这个比较好理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卖鸭梨的档口,在结算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猪肉,这就是不合业务规范的。
所以就会有这层限制,不过也看业务的管理理念,如果放开,不配置即可,如果收紧,再开启就好,灵活性很高。此处的功能点也和研发评估过,成本很低,为了防止业务的不确定性,这算是一个很好的兜底。

流程图|CRM系列02:销售域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文章插图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CRM销售域的系统结构,这里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和大数据的打通,和人力系统的打通等等,以及具体页面设计,更上层的数据营销方法论,有很多内容可以分享的,只不过想分享的实在点,就需要拿结果验证这个方法可行,不过涉及到业务数据,内容略敏感,就没写,还请见谅~
看到这里,也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私信。
接下来,就来讲解下系统的实施。
五、系统的实施经过紧张的研发和测试之后,就涉及到系统上线后的实施工作了。对于一个B端的系统,在事后总结经验,实施阶段要做如下方面的准备。
1. 系统准备

  1. 数据库环境的打通兼容;
  2. 回滚方案的准备;
  3. 业务新老数据的切割。
2. 业务准备1)是否有实施的核心决策人?如果有的话最好是BOSS,如果BOSS躲在后面,又没有业务的人上前,只能说难度会很大。考验组织,也考验决策者。
2)是否有业务侧的实施指挥与培训人员,在实施遇到问题后及时跟进反馈。
3)是否有试点小组?可以尽量让业务的冲击降到最小。
4)提前准备新系统的配置方案。
5)提前准备新系统的申请相关机制,做到有序处理。
3. 产研侧准备
  1. 产研在实施当天的现场值班,节假日值班安排;
  2. 产研侧的应急联系人;
  3. 实施期间的需求迭代工作节奏,便于快速反馈问题,迭代上线,降低业务情绪阻力;
  4. 运维侧服务器的应急方案,回滚方案。
六、写到最后对于B端的业务而言,新产品的开发,决策者多少带些试试看的心理因素。
一方面想突破困局,另一方面也想避免风险,这个是非常合理的考量。能做的,就是保持信心,时刻权衡改革的初心还有现实的困难,如果确定无法承担,就及时止损,如果发现有明显的优势,就要继续坚持,哪怕反对的呼声很高也是暂时的,只要体现在了业绩上,大家就都没话说了。
感谢各位朋友的阅读,CRM的系统结构与实施工作的内容就告一段落,后面会针对本文提到的《业务属性的标记》《基于RBAC的权限体系设计》再出两篇文章。
大家如果有相关的想法,或者有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平时工作较忙,我会集中回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