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比如,在河南中部的一座小城,许昌。
一家名叫「幸福万家」的超市,就通过线下客户加群的方式,让公域中流动的顾客,成为自己的私域用户。
每周四,群内会放出预定商品的小程序,商品价格往往比日常售价便宜。群内成员支付定金,周末就可以前往超市现场提货。对商品不满意,或者暂时没有时间前去提取,商品也可以随时退款。
所见即所得、无时差退货的便利性,使许多曾经不会或不敢网购的大爷大妈,都在微信群里买的不亦乐乎。
这种似乎是结合了电商、团购、线下零售的新型零售方式,维系之关键,就在于公域向私域的引流,以及线上线下场域的打通。再向上溯源,本质上就是我们想要在这篇文章中探讨的主题——全域经营。
每年都会有各种新鲜火热的商业概念出现,且不论是否能长久留存,其中很多在适用性和转化率上就站不住脚。
而全域经营能在下沉市场跑的通,它就已经渗透进了更细颗粒度的商业单元,也容不得市场参与者踌躇了。
全域经营的风口期已然来临。
继10月腾讯联合发布《2021智慧零售私域增长指南》后,近日,CCFA联合腾讯发布了《中国零售业公私域运营手册暨实施指引》,清晰描绘了公私域运营的全景图。
结合这一《指南》、一《指引》和近年来众多品牌与企业的全域经营实践,我们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品牌全域图景。
一、全域没有那么好做公域扩张品牌,占领心智。私域打造自己资产,持续占领。
公域靠流量和内容,私域做用户和服务,那全域的关键是做什么?
我认为,全域的命门,在于整合。
因为它不仅局限于线上,更在于线上和线下场景,公域流量和私域用户的交叉转化。
当私域和公域结合,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叠加,进入全域经营阶段时,运营难度几乎是指数级增长的。
主要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线下公域向线上私域导流变得困难,单纯的扫码红包小礼物,已经很难获得私域用户的增量。品牌需要思考更有吸引力、有趣又便利的方式实现线下流量的转化。
其次,多路径私域转化的复杂性,要求企业掌握更系统的方法论。此前,许多商业体对私域的理解还停留在「小程序+群」,因认知局限导致的转化链路不明晰、私域用户池低效增长、活跃度低下等问题,都大大降低了私域的延展性。
此外,运营上,全渠道场景整合变得更加困难。线下门店和线上资源的调配、服务与产品组合的排布与管理、CRM系统即线上线下会员体系的打通、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等,都对商业体的场景整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想要缩短触达 – 转化链路、理顺产品线规划实现公私域联营,企业可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终端、私域门店及数据中台,除个别大体量的商业体,想凭企业一己之力实现以上的整合非常困难。
此时,呼唤行之有效、且灵活适应各个行业运营方式的全域经营工具与方法论,已成市场共识。
二、全域经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要先搞透公私域联运的关键节点,即在全域经营中,有哪些是关乎发展的命门?
我们不妨先来看全域经营的核心链路:
公域——(引流)——沉淀私域用户池——(运营)——持续触达——实现转化——反复触达——复购
这是用户从进入公域到成为商家品牌私域用户,最终实现反复购买的全过程。
结合上一部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品牌商家很难靠一己之力hold住所有的全域经营环节,所以整个流程中,平台和模式选择对了,就很大程度上能帮商家和品牌降低运营难度,顺便“避雷”。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扫一扫|微信安卓 8.0.18 正式版发布:『支付』改名为『服务』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
- 微信|微信状态还能这么玩?自动加上“监控”,好友吓坏了
- 微商|微信朋友圈上线折叠功能,微商的末日将至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