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双十一预付定金反而多花钱你怎么看,匡威斐乐预付定金消费者反而多花钱。11月18日,中消协发布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其中,“匡威斐乐预付定金消费者反而多花钱”成为典型案例。报告中称,近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原以为双十一提前付定金能抢到便宜,尾款加预付款一双匡威569.17元,但不用预付仅需558.50元。与匡威有同样套路的还有FILA(斐乐)官方旗舰店。据多方反映,平台给部分消费者退了差价,但后续众多消费者的退款请求目前还未得到客服回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文章插图
11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10月20日至11月12日共计24天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价格争议”类负面信息919382条,日均在38308条左右,信息量分布呈现集中趋势,11月1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为143984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文章插图
报告称,价格争议集中在11月1日与预售定金和尾款有关。一是不少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发现叠加各种优惠后,预售价格可能并非最优惠。二是不同直播间的差价争议、直播带货与直接下单的差价等争议。“匡威斐乐预付定金消费者反而多花钱”被当做典型案例予以通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文章插图
天眼查App显示,匡威官方旗舰店关联公司曾涉及产品责任纠纷被消费者起诉;今年9月,该公司因“未明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并责令改正。FILA官方旗舰店关联公司则涉及多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等。2020年,有消费者起诉该公司,起因为在“FILA官方旗舰店”购买的一款羽绒服与网页详情页描述不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文章插图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落下帷幕。虽然销售总量依旧火爆,但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的预售模式却引发了不小争议。采访人员调查发现,预售引发大量吐槽。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付完尾款后发现,有些号称最低价的预售商品比现买还贵;找商家协商,却发现保价套路多,售后服务混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文章插图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家采用预售经营时,必须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预售制从消费者付预售款到商家发货有一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如果商家出现经营不善或遇到其他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履行订单义务,有的甚至可能关门跑路。如果出现类似情况,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双十一期间,这2家店铺的定金,竟成为了“涨价金”
文章插图
受访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不规范的预售将逐渐透支消费者的信赖。陈音江认为,商家首先要诚信守法经营,制定公平合理的预售规则,并且事先有效告知消费者,尤其是预售规则中一些跟消费者有重要关系的信息,要以醒目方式有效告知,兑现预售规则和双方约定的有关承诺,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