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货节|从年头补到年尾,拼多多狂补农产品到底在补什么?
文章插图
▲潍坊萝卜因产于潍坊而得名,有着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肉质翠绿,口感微甜,可以当水果一样生吃。依托拼多多平台,当地不少农户开始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道路。
对于农产品,拼多多向来偏爱有加。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自前身拼好货时期就一眼相中了农产品作为主战场,一个当年各大电商或多或少都觊觎已久却苦于不得其门的行业和品类。
2019年,拼多多上线“百亿补贴”频道,更是开启了对农产品一路狂奔的疯狂补贴模式。两年多来,拼多多“百亿补贴”已经覆盖了优质农产品商家超1万户,累计上线农产品超3万款,涵盖了绝大部分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在很多用户眼里,拼多多就是一个逮着机会就给消费者补贴农产品的平台。以各种理由,搭各种节日,从年初的“年货节”开始,到12.12的“全民真香节”收尾,拼多多至少在农货节、丰收节、618、百亿补贴年度狂欢节、11.11、12.12等各种大促节点给农产品丰厚的补贴。毫不夸张地说,真是足足补了一整年,几乎不间断。
补补补,拼多多一年到头毫不停歇地补贴农产品,到底在补什么呢?只是让利促销吗?当然不是。从年初到年尾,拼多多的每一场补贴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虽然,拼多多官方一直没有公开过平台对农产品的补贴思路和补贴逻辑,但是,通过观察每一次的补贴行动,还是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笔者总结为“遵循两条规律”:
一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消费者喜欢什么,就补贴什么。
二是,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什么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益,就补贴什么。
所以,从年初到年尾,不同节日补贴策略的变化,不仅仅是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对农产品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导向作用。
目前,国内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普遍面临低附加值、低毛利的问题,拼多多“百亿补贴”对品质农货减免抽佣,且在大型促销活动期间对爆款农产品进行定向补贴。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引导平台商家深度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整盘线上农货的品质。
文章插图
▲ 宁夏枸杞一年能收6-8茬,每年6-7月是丰收季。百瑞源在宁夏的3个种植基地能在丰收季为当地提供1000多个工作岗位。
以此次12.12“全民真香节”为例,补贴的侧重点就是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12月6日,拼多多宣布正式开启12.12“全民真香节”,将“真香”农货作为活动的核心。平台将派发累计30亿元的购物红包,并联合国内外一百余家品牌旗舰店,对高关注度的“真香”商品进行定向补贴。所谓“真”,对农货而言是产地直发;而“香”对农货的要求是既好吃又健康。
为了“真香”,拼多多在补贴策略上做了两个动作:
一是,加重补贴一批中高端的精深加工产品;
二是,加重补贴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
通过“百亿补贴”、“限时秒杀”、“万人团”等亿级流量入口,拼多多对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及“高含金量”的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大资源倾斜,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这其中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等为代表。
目前,“全民真香节”已在“百亿补贴”频道首批推出了精选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超过3000款,涉及全国400多个农产区,既包括寿光蔬菜、恩施土豆、云南荷兰豆、潍坊萝卜等初级农产品,也包括海参制品、枸杞原浆、阿胶糕片、茉莉花茶等以大健康为核心理念的高附加值农产品。
推荐阅读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出版商|谷歌向德国反垄断部门妥协 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 海珠|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
- 网吧|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