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的中台战事,谁是最终的赢家?( 三 )
为什么?因为卫星图片的处理难度太高,需要手动裁切、人工识读,这就限制了效率。而卫星的数据又卖的很贵,一般的创业公司没法买来练手。
文章插图
那么,这样就需要卫星图像公司拥有一整套的AI能力,从自动裁切图像,到开发针对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比如需要观测建筑的就要有建筑物的识别能力,需要观测动植物保护的就需要动植物的识别能力,最后跑出来的结果还要放到云上供下游企业使用,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AI能力,而一个企业如果自建一个这样的AI团队,成本高到不可想象。这种情况下,引入AI中台,就相当于一次性买好了一个“毛坯房”,剩下的只是“精装修”而已,这种集成了大量解耦能力的中台,不论是叫AI中台、业务中台还是数据中台,都是企业数字化层次跃迁的“法宝”。所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成体系而不是单点的引入AI能力的情况下,AI中台就会越来越有价值。
3腾讯,真的“没有中台”么?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参与者腾讯来说,有一种颇为奇特的观点是——腾讯没有中台。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腾讯“没有中台”实际上是因为内部的业务模块差异太大。
论点提出者认为,阿里的业务相对集中于电商、百度的业务基本围绕搜索和信息服务,这样的业务模式都比较集中化,抽象的中台能力比较容易抽离和集中,也利于复制以快速推进下一部分的业务。而腾讯是一个典型的多中心业务格局的企业,从即时通讯、企业协同、游戏、大文娱等,彼此的业务核心各不相同,因此也很难用一个中台来驱动。其实,仔细沉淀一下就可以结合前文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腾讯的中台更像我们说的第二类,即建设之初就以服务外部客户为导向的中台,而不是纯自用版中台的“改头换面”。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219年以来,腾讯就产业互联网赋能,开始宣布开放的中台能力包括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其中,数据中台包括用户中台、内容中台、应用中台等;技术中台包括通信中台、AI中台、安全中台等。腾讯指出——企业与开发者可以灵活地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中。虽然是“外销版”,但细分来看,腾讯中台还是保留了腾讯的某些核心DNA,这种DNA的存在,使得腾讯中台的用户可以共用某一部分腾讯的核心能力,这和阿里、百度的中台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腾讯的用户中台指的是一整套囊括了用户增长、用户沟通、用户数据保护、会员管理等方面的客户管理工具;内容中台则是腾讯以企鹅号为中心,为合作伙伴和内容创作者提供高效的内容生产工具;而应用中台则是腾讯旗下的应用宝以「分发中台」作为核心功能全面向合作伙伴开放,打造全新的应用分发生态,提高应用分发效率。另外,腾讯还提出了,AI中台是基于腾讯三大AI实验室的技术,涵盖了光学文本识别、人脸识别、图片识别、音频识别、文本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而安全中台则是腾讯基于其安全运营经验和安全数据库为方便企业进行高效安全管理而打造出来的一站式大数据和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
文章插图
中台是BAT产业互联网战局的变量么?在消费互联网日益发力的当下,企业互联网的激烈竞逐,是BAT之间的新战场。但是,这个战场的范围很广阔,大家基本是“各打各的”。前面说了,中台概念最初被大众广为认识是215年阿里巴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而对于当下的阿里来说,中台战略其实是阿里云试图从IaaS业务转为PaaS业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能否爬上这个台阶,其实考验颇多。特别如果过于强调不同层面产品间的强耦合,未免会有“捆绑销售”的嫌疑,而这是阿里所不乐见的。对百度来说,目前在体量上落后AT一个档位,但是在AI能力上面来说,则比AT又强出很多,毕竟专注技术的优势很明显,而AT天然不是技术公司的底色。从目前来看,百度能够在智能云市场(这是一个相对较小但很重要的市场)保持领先,主要还是强技术基因在牵引。最近云计算市场百度跃居第四,份额达8%,相对于AT和华为的大体量,能达到这个份额(是在综合的公有云市场,而不是狭义的智能云市场),AI引导的差异化竞争是很重要的因素,百度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