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MCN不是网红们的救世主( 二 )
在甲方所承诺的义务中,提到“为乙方提供网络营销方案或内容”。但在交涉过程中,MCN方多次出现运营不专业、没有广告法意识等问题。
博主还表示,当自己没有选题灵感时,对方给出的方案十分敷衍,唯一的有效沟通,就是接广告,且拒接会有违约风险。
文章插图
博主、MCN、平台一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寻找到好的MCN平台对博主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助力。
但如果连创作上都不给予支持,MCN究竟在为内容孵化什么?
尴尬的话语权争夺“博主介绍这么全,一看就是个‘恰饭’视频。”
“看了半天又是广告,还以为是真心推荐呢,没意思。”
在“恰饭”视频与原创视频的中间,博主有种“命悬一线”的待遇。
文章插图
大量账号靠推广盈利,但广告数量过多,也会让原生内容折寿,流失粉丝。
此外,如果流量全由MCN扶持,博主在广告商的选择上就很难有话语权。
【 mcn|MCN不是网红们的救世主】MCN与博主的利益关系十分微妙,换句话说,前期双方属于雇佣关系,随着博主粉丝的不断增长,则变成一种动态的权益共生。
正如媒体所说,在多数MCN看来,真正盈利的是头部博主,而腰部和尾部的博主多为亏损或微利。
越是具有高产能的博主,随着粉丝体量的扩大,对内容有着越大的话语权。
虽靠王牌盈利,却不能过多约束,在头部博主光耀下的MCN更显被动。
有的公司或只负责推广或对接商业资源的业务,即使处于风口下,在掌控面前还是会尴尬。
文章插图
今年11月,微念持有李子柒公司股权被冻结,持股51%。
文章插图
在李子柒事件中,与所处MCN公司的利益牵扯,影响到原生内容的平衡,利益分配问题带来不安。
虽然见惯了博主与MCN的恩怨争夺,但在“三个月一大变”的网红赛道中,释放着警示信号:
MCN与博主的和谐共赢,始终是建立在内部分配与合作机制上的。
想在市场大展宏图,MCN进化之路还很长。
不受宠的“MCN第一股”MCN(multi content network)是一种舶来概念。起源于国外YouTube平台,最初相当于内容创作者和YouTube之间的一个中介。
文章插图
在短视频发展的下半场,当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数量足够时,平台需要从中收割商业价值,中国式的MCN恰巧在这样的时期迅猛而生。
文章插图
图:2013年,在国内兴起的MCN,等同于“网红经纪人”和“网红孵化器”,对内容创作者进行包装,营销、推广、变现等一整套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收入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MCN的市场规模或达245亿元,从业机构或达2.8万家。
在“网红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MCN机构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
据公开资料显示,到2020年底,国内市场的MCN机构数量将达到28000家,整体市场将达到245亿元。
可想在资本市场上生根,注定是一场博弈。
2019年,如涵控股带着“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名头,风风火火地进入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但在上市当天,便以37%的暴跌破发。
推荐阅读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价格战|薄利多销有多蠢?拼多多低价包邮,不是靠薄利,实则另有“套路”
- 刘强东|刘强东想不通为什么网购消费者喜欢用淘宝,而不是京东呢
- 果茶|马化腾带王健林买了杯果茶,微信刷脸付款后,店员: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 vdc|做外卖,TikTok不是认真的
- 起诉|不是一亿的事儿!腾讯再起诉抖音,屡次三番到底在争什么?
- mcn|2022年,关于微信生态的20个预测
- 交易|消费者不是“韭菜”,大数据得讲“规矩”
- 顾客|“某宝顾客强行挑错是什么体验?”商家:我是不是看起来不太聪明
- 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