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和国内直播相比,海外直播的区别在于:
1、直播带货更回归本质,它更像是服务于商家的销售手段。只不过,相较于Instagram、Google投放等外贸商家常用的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投放方式,直播带货的投入产出比更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因为整体海外直播市场还在发展,目前多数平台并不对商家抽点。
2、海外市场较为分散,做直播的长尾价值就会更高,因为各个地区有时差,商家往往会折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直播时间,一些无法即时观看的用户也能通过回放观看。带动了直播间回放观看数据的持续增长,一场直播,通常会在结束的半个月内持续出单;
3、国外用户多数为理性消费,更看重是否需要这件商品、商品质量如何,国内这样单纯以主播影响力带动买买买的情况并不多见。杜鹏飞告诉「电商在线」,国外直播,商品心智强于直播本身,消费者主要还是在享受互动的过程。除非是很有影响力的人才会有一定的名人效应。
2
硅谷巨头的直播混战
把时间倒回4-5年前,海外直播如今的局面,很像国内直播带货的发展初期。
目前,海外入局直播带货的主要有三方势力:以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Youtube、tiktok为代表的视频平台,以及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平台。各方存在微妙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但无论哪一方,它们入局直播带货,都是想打破原有的电商格局,争夺电商份额,打通这一最高效的变现模式。
海外版抖音Tiktok,它用算法和内容生态储备了大量流量。但内容和商业化素来难以平衡,内容平台所欠缺的货品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履约能力在陌生的海外市场,会被进一步放大。去年年底,美国圣诞节前夕,沃尔玛在TikTok上开通首个购物直播间,这也是TikTok第一次在美国举办可购物的直播活动。
围绕海外直播业务,Tiktok选择和本地平台抱团的形式进行布局。3月、4月,分别在印尼和英国上线了小店功能。但在电商发达的美国,tiktok通过和shopify(辅助商家建独立站的平台)合作,拉拢独立站商家,将后者的产品通过shopify上架到小店——本质上,并非站内独立的电商体系,依然是分销的逻辑。
去年10月,Youtube的母公司谷歌宣布要将Youtube打造成一站式购物平台,支持创作者对视频中的商品进行标记,并链接到Google的分析和购物工具,以视频内容串起一个商品库。
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平台成熟的广告分成机制,聚集了庞大的网红资源,种草氛围浓厚。商品的定制视频、开箱视频、测评在平台上很常见。Youtube 11月15日开始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直播购物活动,商品主要来自沃尔玛和三星等零售商,但这依然更像是一个种草和分销的场域,而非完整的站内电商体系。
相比之下,今年改名的Facebook对电商的兴趣更浓,包括旗下的Instagram一起,去年双双推出了Facebook Shop、Instagram shop,搭建了站内电商。一些以红人为核心的商家,个人原创品牌,吸引了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品牌方就是账号拥有者,可以直接和顾客私信分享商品,带来私域流量价值。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社交平台的购物心智并不强。
eMarketer数据显示,只有18.3%的美国成年人在过去一年有在Facebook购物的经历,在Instagram只有11.1%。70.4%的受访者表示,当月没有通过任何社交平台购买过东西。
国外内容平台、社交平台做直播电商和国内的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甚至微信相似,电商核心的“人货场”三要素往往只占其一。而以电商发家的亚马逊,做出防御姿态的速度也更快:亚马逊在今年10月推出了独立的直播带货APP“Amazon Live Creat”。从目前各个平台的直播情况来看,亚马逊也是唯一一个任何时候打开界面,都有主播在进行直播的平台,尽管观看人数并不稳定,但从一个购物场划出一块直播带货的入口,并不会打扰用户,体验也更顺畅。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加班|360 周鸿祎:程序员不应该 35 岁被抛弃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