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阿里挥师下沉,“三叉戟”打头阵
文章插图
撰文 | 王 潘
编辑 | 吴先之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用“挑战与应战”分析各文明兴衰,用以分析公司未尝不可。
12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布内部信围绕“多元化治理升级”,任命戴珊代表集团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一级组织,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
10天之后,即将上任的戴珊首次公开亮相。
光子星球获悉,在昨天举行的2021年度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日交流中,戴珊披露了更多细节,主要包括三个关键信息:
- 作为基本盘的淘宝与淘菜菜、淘特融合,形成“三叉戟”;
- 目的是通过M2C模式与中高频打开下沉市场;
- 阿里两大电商板块——淘系和B系首次合流;
随着竞争不再是首要问题,阿里此时变阵实际有更多“挑战”的意味。一方面,两小淘作为前锋初步站稳脚跟:淘特花了两年时间打入下沉市场,淘菜菜则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修路引兵。
另一方面,整合为一大“淘”两小“淘”,形成一个类似于“三叉戟”的战术模块:两小淘带来的增量将巩固大淘宝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淘特通过M2C模式主打下沉,淘菜菜以一日三餐的生鲜主打高频。
解读淘宝“三叉戟”战术是理解阿里过去和未来的重要窗口。
从应战到挑战戴珊在会上援引了三串动人的数字用以说明下沉市场的潜力。
中国2020年人均月收入在1千元到8千元的互联网人口规模近6亿人;中国三至五线城市以及乡村在2020年社会零售总额人民币15万亿;2020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是2015年的5倍。

文章插图
下沉市场的价值毋庸置疑,阿里曾尝试重启聚划算,当时为淘系带来1亿多新用户。不过单靠补贴终非长远之计,要想持续提供低价好货还得从厂商处想办法。
淘特花了2年,淘菜菜花了不到1年时间建立各自根据地。
2020年,由于疫情突然爆发,大量海外订单要么延迟,要么取消,国内的外贸工厂面临空前挑战。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一部分企业不得不转型靠内销突围(不过后来由于国外疫情严峻,海外订单井喷,中国制造出口又创新高)。
管理层慢慢意识到,中国制造工厂大多处于产业链最上游,普遍存在善于生产制造,却不擅长销售运营,距离消费者较远的问题。因此在3月26日上线淘特,实际上完成了一次下沉战役的路线调整,从此前的C端路线变为淘特的B端路线。
三个月后,淘特负责人汪海已彻底扭转思维,他曾提到,纯粹靠补贴和流量坑位变相压价很难行得通,需要帮助工厂降本增效。这次投资者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来自工厂的M2C年交易订单规模达到11亿单;超过6800家工厂、1700种商品接入工厂直营店铺。
制造业的活跃提升了效率,确保平台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给出“诱人”价格,上线18个月后,淘特App年度月活消费者达到2.4亿。
早前有观点认为淘特是对标拼多多,光子星球就此曾向淘特询问上述观点,官方反复否认对标,并认为是外界不了解淘特。
淘特的成功让阿里在今年3月将其经验复刻到了社区电商平台。此前,阿里的买菜业务曾多线并进,通过整合零售通、盒马集市业务,对外形成了“盒马集市”与“淘宝买菜”两个品牌,半年之后统一为“淘菜菜”。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返现|淘宝“好评返现”没了
- 英特尔|阿里张勇辞任微博董事;任泽平建议印钱2万亿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