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阿里挥师下沉,“三叉戟”打头阵( 二 )
淘菜菜的SKU与淘特不同,二者最大的共性在于皆可通过效率实现低价,从而为大淘宝提供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形成“三叉戟”。
一位大宗商品经理告诉光子星球,同工厂的降本增效类似,非标农产品如果能提升库存周转率,等于降低了积压所带来的损耗——而这在成本中占了相当比例。“如果是直连走量,的确能既给到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生产者还有钱赚。”
淘菜菜交出的答卷也与淘特类似,提升上游效率:在非生鲜品类上,同1600多个知名品牌实现品牌联采,以及超过3500个高鑫自有品牌的商品供给。在生鲜品类上,有700多个农业直采基地与高鑫零售的生鲜加工中心。更重要的是,新模式下库存周转只需1.5-2天,与传统供应链十几天的流通效率形成鲜明对比。
两小“淘”,向产业链上游与原产地拓展,给市场提供定制性价比商品和次日自提服务在下沉市场找到立足之地,这种M2C模式在大会上被戴珊至少提了10次。
作为工厂定制一体两面,此前官方谈及C2M(生产者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商品及服务)比较多,而在投资者大会上戴珊反复提到M2C(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及服务)。这个微妙的变化似乎表明,“12·16”变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巩固B端。事实上,据了解,阿里内部从C2M到M2C转变已有一年。
这或许能回答,三“淘”合一之后,为何让戴珊掌舵“中国数字商业板块”。从履历上看,戴珊既是创始人,又有多年中供经验,是适合BC融合转向的掌舵人。
“三叉戟”战术之所以用“三叉戟”来概括三“淘”整合后的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主要有三个理由。
“12·16”调整着重下沉,但作为基本盘的大淘宝,在体量和重要性上毫无疑问是三叉戟的主锋。淘特与淘菜菜各有侧重点类似三叉戟的两个侧锋,目前已能分担、补充一部分大淘宝的重任。
此外,两小淘为大淘提供更多灵活性和差异性,至少带来三个增量,包括下沉市场、新SKU与一个高中频场景——满足一日三餐的社区电商。
阿里推出淘特时的背景是手淘月活增速放缓。
2020年3月,手淘/手机天猫月活达到8.46亿,相比2019年12月净增长从3900万下滑到2200万。在不断逼近10亿用户的关节点上,大淘宝明显有点“高原反应”——数字越往上走,空气越是稀薄,增长越是乏力。
需指出,一个用户规模达到7亿+的应用任何细微变化都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不可能为了拿下陌生人社交,让张小龙把微信改成陌陌,稍不留神满盘皆输。
因此,阿里选择“多端战略”,单独推出淘特。和手淘APP相比,淘特目前的独占会员DAU比例接近50%,而且淘特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为淘系电商带来了其中一个增量市场。
另外两个增量全部来自淘菜菜,分别是场景增量与新SKU满足新需求。
作为面向下沉市场的社区电商平台,淘菜菜为淘宝、淘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频场景:一日三餐。投资者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同时使用过“淘宝、淘特、淘菜菜”的消费者,年均购买天数达到只使用淘宝的用户的1.8倍之多。
生鲜因为非标属性,一直是电商化率极低的品类。如果说淘特M2C挑战企业柔性制造与平台大数据能力,那么淘菜菜M2C由于短路成交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生鲜流转速度。
我们注意到,7月淘菜菜的冰淇淋和鲜猪肉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冷冻冷藏品类的客诉客退率不增反降,说明冷链方案已经逐渐成熟。
另一则报道提到,云南新平冰糖橙采摘8小时内在产地仓完成清洗、杀菌、保鲜,然后通过光电分选,然后48小时内可到达全国各地的淘菜菜社区小店,进入市场。两则案例都表明该业务初步跑通了。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返现|淘宝“好评返现”没了
- 英特尔|阿里张勇辞任微博董事;任泽平建议印钱2万亿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