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工具|通讯工具的变迁,消失的通讯设备,你还记得几个?
在新兴科技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趋于透明化,也会不禁怀念,通讯工具不那么发达时,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忠厚的情谊。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的是时代的变迁,体现出的是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微信和QQ已经成为现代人互相交流通信方式,曾经熟悉的通讯工具大家还有人记得吗?
文章插图
书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完善邮政制度,书信也逐渐成为人们通讯的主要方式。人们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写信给毛主席,写信给天南海北的笔友。一张几分钱的邮票,数日等待的时光,便能跨域空间,实现情感的传递。移动互联网能让我们实时见到远方的亲人,但依旧无法带来见字如见人的美好。所谓情怀,所谓旧时光,在一封书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插图
电报
某种意义上,电报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
1958年,北京电报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中国通讯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事件。
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得益于其直接印出文字的特性,大大提高了中文电报传输的效率。
1987年,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电报业务,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电报网络体系的全自动交换。
2017年6月15日,北京电报大楼营业厅正式关闭,属于电报的时代,就此结束。
文章插图
老式电话
这种电话在当今社会里已经少有人使用了,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老式电话的样子。老式电话主要是服务于民国至改革开放之前,这种电话是老一辈人的集体回忆。但它是怎样拨打的?首先电话中有一个拨盘,你需要把手指放进拨盘内转动拨盘,并向总台发送信号,总台接听后就会帮你接通你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其实这种场景我们在电影中也能经常看到。
【 通讯工具|通讯工具的变迁,消失的通讯设备,你还记得几个?】
文章插图
公共电话亭
公共电话亭诞生于90年代,在固定电话和BB机都没普及的时候,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通讯的需求,公共电话亭这一产物应运而生。
公共电话亭可以说是BB机的最佳搭档,BB机一响,就立刻找临近的电话亭回复,奈何僧多粥少,在最火爆的那几年,几乎每个电话亭都挤满了人。不过在固定电话慢慢普及以后,它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
那时候插上一张IC卡,就能拨打电话,是一件很时髦的事,30-50-100元不等的IC卡成为很多外出打工者的必备,IC卡也在那一时间也非常畅销。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公共电话亭完全成为了道路障碍,不少地方已经完全拆除路边的公共电话亭,令人唏嘘。
文章插图
BB机
寻呼机也叫BP机、传呼机、BB机,简称呼机。BB机也叫寻呼机,主要流行于八九十年代,它的正确读法是BP机,但因为发音很相近,同时响起来时会发出“哔哔哔哔”的声音,读起来也更加顺口,也就将错就错一直读作BB机了。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在记忆中,那时候街上经常听见BB机的滴滴滴声音,然后就看见主人急匆匆的去找电话亭回电话~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