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个人信息被“反恶”网站公布,如何维权?( 二 )
2、“反恶”公司发布案涉信息的行为构成对张某名誉权的侵害。本案中,“反恶”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将张某的个人信息与具有侮辱等性质的负面评价词汇结合。一方面,案涉网站以“恶人”称呼职业打假人,网站首页使用“搜恶人”“曝光恶人”等侮辱性词汇;另一方面,“反恶”公司自述,注册用户在发布“恶人”信息时可以选择给“恶人”打上不同标签,包括预设标签和自定义标签,如“恶意敲诈”“骗运费险”“威胁好评返现”“恶意退货”“恶意差评”等。“反恶”公司故意使用上述具有侮辱等性质的负面评价词汇描述张某,客观上降低了张某的社会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的规定,“反恶”公司的上述行为构成对张某名誉权的侵害。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的规定,人格权益受到侵害的,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张某要求“反恶”公司赔礼道歉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鉴于案涉侵权行为发生在“反恶”网站,“反恶”公司应在该网站首页连续30日置顶发布道歉声明,就非法处理张某个人信息和侵害张某名誉权的行为道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条的规定,自然人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张某诉请“反恶”公司停止侵权,删除“反恶”网站上所有涉及张某的个人信息于法有据。因张某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存在严重精神损害,故法院对赔偿精神损失的诉请不予支持。
4、关于张某诉请“反恶”公司披露发布其个人信息及侵犯其名誉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网络地址,因该诉请不具有强制执行性,且“反恶”公司已经法院判决承担侵权责任,故法院不予支持。
法 官 说 法
文章插图
法官 李朋
伴随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个人的信息收集处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需在界定个人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知情同意为原则,并对个人信息处理者设定一定的义务。
一、构成个人信息要满足三个要件:
首先是具有可识别性,这是核心要件。所谓识别就是通过该信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将某一自然人“认出来”。识别包括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
直接识别是指通过该信息可以直接确认某一自然人的身份,无须其他信息的辅助,例如某人的身份证号、基因信息等;
间接识别是指通过该信息虽不能直接确定某人的身份,但可以借助其他信息确定某人的身份。
其次是要有一定的载体,这是个人信息的形式要件。个人信息必须是要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下来。
最后,个人信息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不是个人信息的主体。个人信息类型众多,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身份信息、生理信息、社会信息、健康信息等。现实中,认定某项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的难点在于该信息是否具有可识别性。信息处理者仅对个人信息简单进行部分加星“*”处理,但是通过关键词搜索仍可以关联到该信息相对应的姓名、平台账号、手机号码、收件地址、曝光记录等,即可以认定该信息具有可识别性。
二、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征得被处理信息主体的同意,且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