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心中无运营,产品皆枉然——如何克服SaaS产品运营中项目交付式思维( 四 )
第一种:从无到有全新产品;
一张白纸,不仅没有客户,而且完全没有用户基数的情况下,大家通常会借鉴互联网to c模式,即:聚焦于快速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画像(这里叫用户,暂时还不叫客户),确定产品目标定位,再以最小商业化版本快速上线,借助市场营销和渠道运营,快速积累客户基数,有了基数在过程中就可以不断和用户高频互动共建(和小米的《参与感》类似),当培养用户习惯和构建迁移成本壁垒之后,逐步商业化(企业要赚钱嘛),大家看到很多互联网化程度比较高的新型saas产品都是这种商业化模式;
第二种:现有业务生态中的客户需求扩充或迁移;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规模和客户基数的产品生态在商业化迭代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其实就是拍脑袋,然后开始就搞大版本,特别是在一些传统模式起家的软件公司,因为其泾渭分明的分工模式有个注定避不开的风险就是整个业务压在了过程中的需求洞察和商业化判断上,产品方向不对就是决策者的决策失误,决策者背锅,如果因为验证不充分导致需求跑偏或市场规模化不及预期,最终商业化也会后劲不足;
正确的方式可能也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的短平快验证模式,老板和销售骨干聚焦于洞察行业典型头部高ROI客户群的需求痛点(保证头部客户没跑偏,保生存),产研团队聚焦于快速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画像(保证未来市场规模和潜力,保发展),通过双向市场洞察找到交叉重叠部分,确定最典型用户价值目标。
同样,再以最小商业化版本快速上线,借助市场营销和渠道营销,以及场景化导流,快速双向(用户和客户)验证,随时关注客户结构化特征和商业化潜力,平衡成本投入,边迭代边逐步做商业化版本封装。
文章插图
五、传统企业级软件和企业SaaS化产品差异——产品运营迭代过去:
过去企业级产品的运营迭代方式同样也是交付式,什么意思呢?
就是传统软件产品是没有运营这么一说的,产品形态也基本都是完整交割物,交付之后其实离客户就比较远了,记得很清楚5年前我们的财物吐槽金蝶的财务软件难用,但也只能吐槽,因为to b产品的迁移成本很高,所以还是的咬牙用。
而且传统软件因为其服务模式的局限型,就算供应商服务意识很好,但产品服务响应周期也会比互联网产品要长很多,销售不断收集积压的客户需求,然后集中给到产研跟进落地,更新一个新的软件版本,并上线交付给客户使用。
如此周而复始,在以往其实这没啥问题,企业级软件行业基本都这么干,但现在行业步入SaaS化之后就暴露出很多客户体验问题就出现了:
- 业务体态臃肿导致产品更新维护成缓慢且成本高;
- 与客户距离较太远,客户需求洞察和版本迭代反应不及时;
- 与产研的割裂式垂直职能服务模式导致产品服务意识欠缺,客户真实需求与产研断层,客户体验降低;
- 客户需求洞察方式太过单一,而且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就算高效准确响应到了,也很难满足客户的潜在的深度需求(大多数情况下,客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 标准化程度低,对客户规模的适配度不高,很难快速积累种子客户,也就很难和种子客户协同共建标准化产品形态;
- 没有从用户到客户的养成机制,客户来源只能完全靠销售来获客,最终也会导致客户(用户)规模很难快速增长;
- 对销售团队的依赖度太高导致销售成本增加,最终导致销售和产研成本同步增长,出现业务的边际效应;
推荐阅读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火狐|火狐回应 Firefox 无法访问网页:服务器更新触发 bug,现已解决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建言|“泽平宏观”公众号已搜不到,建言文章违规无法查看
- 邹非序|大吉大利,今晚吃啥?供应链危机持续,澳肯德基“无鸡可炸”
- 马云|出现在各大综艺上的电商巨头倒了?市值蒸发62%,马化腾也无奈
- 一加BudsPro秘银配色怎么样-一加BudsPro真无线耳机评测
- 网文|网络文学无战事:谁在看?谁在写?谁在赚?
- 无障碍|B站上线多项无障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