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心中无运营,产品皆枉然——如何克服SaaS产品运营中项目交付式思维( 五 )

现在:
我们先弄明白上面提到的种子客户的重要性,我也跟我的老板有建议过,我们的产品大部分是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要么是生产完了去找客户,要么找到一两个客户后就开始生产。
但作为一个SaaS平台,标准化产品形态其实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互联网打交道,互联网有个特别重要得关键词,叫用户规模,用户规模是一个互联网产品未来商业化的底色,就算是一个垂直行业,也要尽可能做到兼容最大规模的基础用户标准化需求,不是要把所有用户都转化成客户,而是要尽可能的网络最大可能性进入你的产品生态,你嵌入的种子用户(客户)越多,未来可以商业化的空间就越大。
所以新产品初期,一定要充分洞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炼一个低嵌入门槛、且能快速解决用户某一个痛点的标准化产品,让大量的用户先主动用起来,边用边优化,这就叫共建。
在过程中逐步强化创新产品和其他矩阵产品的高协同性。当用户习惯了你的产品,且被协同进了你的产品网络,其实不出现特别糟糕的产品服务体验的情况下,商业化付费转化并不会太难。即便不会转化,也不需要庞大的销售成本维持这线索,只要用户在产品里面,就是资源池,有足够的商业化空间。
商业化运营也是SaaS产品的一个重要环节,放在互联网C端其实就是用户转化和付费转化的运营的过程,唯一的区别在于SaaS产品的客户运营过程其实就是一套完整的养成游戏,而且b端用户转化的最大门槛在于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化节点,因为这是一种制度化习惯的转变,从免费到付费这个决策会比较难。但一旦养成付费习惯就具备了客户粘性,就开始了完整的成长游戏,如果产品功能符合客户业务需求,且能满足客户的成本与产出比,一般精细化运营效果都会比较好;
说到用户(客户)粘性,b端客户是要比c端客户高很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b端业务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理性的过程,一旦购买使用了,一般不会轻易切换,除非业务黄了;第二天,b端产品一般是企业级使用,迁移成本比c端要高很多,所以在企业级SaaS一旦把业务场景协同进来了,付费转化、增值服务、定制私有化、专业解决方案商业转化都相对容易很多,最关键还有我们强大的销售维护着客情关系,为客户留存兜底;
六、结语也许是受传统C端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在我的认知体系中,没有互联网化的to b业务都不能叫SaaS,没有达到一定用户规模的to b产品也不能叫SaaS,所有非标产品矩阵都不完全叫SaaS,所有不能伴随客户成长周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产品也不是完整的SaaS。
SaaS产品服务化才是一个可以长期和客户需求共同生长迭代的养成生意,这整个养成过程就叫做产品运营。
本文由 @产品体验设计边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