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一年一度美妆吐槽大赛( 二 )



然而,正是瞄准了这一点,不少品牌开始大肆宣传成分,并以此为卖点。美白类化妆品这一赛道更是重灾区。于是市场上一个又一个被炒得火热的美白成分,总能掀起持久的购买狂潮。

老网红烟酰胺、熊果苷、苯乙基间苯二酚(即377)、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传明酸……但凡是化妆品里含有这些成分的,都被统一默认为有美白之用,商家也乐于放大这一点,或用诱惑性、迷惑性的用词大赞美白功效:“一洗白”“x天焕白祛黄”;或是堆原料以表诚意:“0.2%”“1%”“3%”;或是几个成分混搭……


化妆品|一年一度美妆吐槽大赛
文章插图
近日,“377(苯乙基间苯二酚)被禁止添加在普通化妆品”中的新监管举措引发了行业大地震。

随后,关于“红没药醇、熊果苷、烟酰胺”等其他具有美白功效的成分或将成为下一个“377”的言论也一度甚嚣尘上。

当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该辟谣的辟谣,该明确的明确:“377”成分并非不能使用,只是需要“办特证”。红没药醇等其他具有美白功效的原料尚不会在普通化妆品中被禁止。同时美白剂清单正在起草。


化妆品|一年一度美妆吐槽大赛
文章插图
但有些讽刺的是,商家和消费者纷纷震悚,如临大敌,闻风而动,而清仓市场倒又兴起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抢购热潮。

需要明确的是,“377”事件不论对消费者、对行业,从长远来看都是利好的。严格地区分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对寻求功效的消费者来说添了一份保障,而对品牌来说则是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首先,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下架是给化妆品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化妆品企业合理合规地进行功效宣传。

其次,中国化妆品已正式进入功效护肤时代,不必哀叹国内化妆品行业研发会因此退后2-4年,从行业监管角度来讲,只是通过法律的铁拳把一些投机取巧钻漏洞的产品和品牌给打发了,让真正具有功效、实力、技术的化妆品在功效评价时代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化妆品行业愈趋规范化。

最后,“原料=美白”只不过是简单的二极管思想,“伪成分党”们,是时候进阶了;单纯以成分为噱头来忽悠消费者的品牌,也该歇一歇了。要知道,谈成分、研究成分、宣传成分,并没有问题,成分要谈,但不能仅限于谈成分的种类和浓度;特别是不能唯成分数字论,把数字越堆越高,觉得有效成分浓度越高越好,成分浓度、原料纯度、生产工艺、剂型和包装、以及稳定性都是事关一款产品生死的重点。

此前C2CC传媒针对“377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过一系列报道,详细请戳:《377不能乱来、001号母公司被告 化妆品原料的一波三折》、《普通化妆品撤销377备案388、399、红没药醇也受影响?》、《国药监回应!美白剂清单正在起草/红没药醇仍可用》。

诉求3:少一份玩具“美妆代餐”,多一份纯真童年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心理的改变,儿童化妆品需求量递增。据考拉海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儿童彩妆消费同比2019年增长了300%,购买主力军为85后妈妈。Euromonitor调研也显示,2018年儿童护肤品的国内市场总额达到197亿人民币,预计到2023年可达400亿人民币的规模。

如此庞大的市场却乱象不断,2021年9月14日新华社发博,批评了5岁幼儿教化“纯欲蜜桃妆”现象,严肃声明美妆博主低龄化风潮该刹一刹了,引起了更广泛热烈的讨论:


化妆品|一年一度美妆吐槽大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