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境内的大黑山 , 海拔1600米有余 , 山顶建有22米高的瞭望塔 。 大黑山不仅是呼伦贝尔第一峰 , 还是大兴安岭岭南最高峰 , 一到冬季 , 冰雪覆盖着山上的每一个角落 。
大黑山的冬季漫长而寒冷 , 对每一种生物都是严峻的考验 , 会冬眠的熊 , 只要在温暖的洞里睡觉就行 , 而不会冬眠的狼、狐狸 , 就要在冰天雪地里四处奔波 。
还有一种动物 , 能够灵活应对冬季寒冷与食物匮乏两大问题 。 猹 , 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洞穴里度过 , 冬季在洞里冬眠 , 还会中途醒来 , 心血来潮出洞去觅食打牙祭 。
01鼻子像狗 , 前肢有5个长指甲 , 最适合挖地洞
【猹现身大黑山,用身体推开积雪,找到狼吃剩的食物,却被狐狸盯上】猹 , 就是狗獾 。 这家伙身体肥壮 , 小短腿 , 鼻子像狗 , 脑门上有黑白相间的纵纹 。 为了迎接冬天 , 猹也早早做好了准备 。
一只猹与同伴一起挖地洞、修洞穴 。 猹的前肢有5个长指甲 , 不锋利却粗壮有力 , 最适合挖土了 , 仿佛自带挖掘机一样 , 轻轻松松就将主要的洞穴扩大了一圈 。
然后 , 猹还挖了两个比较小的空间 , 有过道直通主洞 。 就连4个洞穴出口 , 也重新修葺了一番 , 使其更隐蔽更坚固 。
最后 , 还在洞穴里铺上柔软的干草 , 这样一来 , 猹一家子住在里面 , 不仅宽敞 , 而且舒适安全 。 简直完美啊!
猹喜欢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 嗅觉发达 , 尾巴下面长有一个腺体 , 能释放出具有麝香味的气体 。 每一只猹都有自己独特的“体味” , 同伴之间能够通过气味区分出彼此的身份 。
所以 , 猹去觅食也好 , 去玩耍也好 , 都不会去太远 , 也不会在外边逗留太久 。 因为一只猹如果沾染上太多陌生的气息 , 褪去了自己原本的“体味” , 就有可能遭到家族驱逐 。
02冬眠前大吃大喝 , 挖蚯蚓吃 , 还会偷玉米土豆
猹的“地下城堡”打造好了 , 在冰雪覆盖大地之前 , 它们还会尽可能地多吃东西 , 多长点脂肪就不怕冷不怕饿了 。
这只猹出洞去觅食 , 一边走一边嗅着 , 以嗅觉确定蚯蚓、甲虫等猎物 , 然后用前爪开挖 。
挖了一会儿 , 没能找到蚯蚓 , 就停下来把鼻子贴到土上嗅闻 , 重新定位 , 然后再继续挖 , 直到从石头缝里、泥土下挖出蚯蚓 , 一口吃掉 。
所以不管是躲在石缝里 , 还是藏在泥土下的蚯蚓 , 只要被猹找到 , 就一定会被挖出来吃掉 。
吃够了虫子 , 还会吃点植物的根茎、果实 , 营养搭配 。 有时候 , 猹还会趁着夜黑风高 , 跑到庄稼地里 , 偷吃玉米、土豆等农作物 。 农民最讨厌这家伙了 , 可是防不胜防啊!
猹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 , 那就是它们喜欢狼吃剩的食物 , 哪怕只剩下残渣肉末了 , 也很珍惜地舔食 。
03冬眠中途饿醒了 , 以身体推开积雪 , 冲出一条路
洞穴修好了 , 身体长了膘 , 当大黑山气温降低 , 冰天雪地时 , 猹一家子已经在温暖的洞穴里睡觉了 , 尽可能地减少新陈代谢 。
大冬天在舒适的窝里睡觉 , 而不用在外面忍冻挨饿 , 这让多少动物羡慕 。 然而 , 一只猹在冬眠中途醒来 , 也许肚子饿了 , 也不管外边天寒地冻 , 坚决要出洞去 , 要是能找到好吃的 , 它就满足了 。
猹爬到洞口 , 发现洞口都被冰雪封住了 , 只好挥舞着前肢 , 挖开洞口的冰雪 。 哎呀 , 外边地上都是厚厚的积雪 , 四处白茫茫的 。
这仍然阻挡不了猹出洞的决心 , 它似乎并不把厚积雪放在眼里 , 撒开小短腿向前跑 , 速度还很快 。
执着的猹 , 以自己的身体推开了积雪 , 小短腿不停地爬啊 , 爬啊 , 硬生生为自己冲出一条路来 。
出门一趟真不容易啊 , 但猹似乎还挺开心的 , 也不怕冷 , 在雪地里爬得不亦乐乎!
推荐阅读
- 五岁男孩火车站走失,被养父母长大成人后,一起陪伴他千里寻求!
- 早期的西方“犯罪面相学”:长得像哪种动物,就自带它的特点
- 澳洲100亿野兔“泛滥成灾”,体重达百斤,当地人为何不吃?
- 29岁傻子和18岁漂亮女子成亲,新婚之夜,漂亮女子将傻子打昏
- “宝贝,外面很冷!”北极狐如何在寒冷的温度下生存
- 动物的血性,两个世纪前的一只狐狸复仇故事,背后人类该有的反思
- 他当着几百人的面,用羊肉串的铁钎子,把邻居的肚子捅成了马蜂窝
- “神隐”动物现身大黑山,体长仅50厘米,性格极似“平头哥”
- 民间故事:寡妇深夜赶路,看到狐狸醉酒,带它回家后失去清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