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 , 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多伴有消化道症状 , 在此过程中 , 很可能是肠道内某些特殊菌群的异常变化促使疾病的发生 。
近年来 , 国内外已有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与肠道菌群关联的研究 。
从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的机制、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 为亚健康状态的菌群治疗、靶点研究奠定基础 。
一、亚健康状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 , SHS)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 可影响生理、心理、社会交往方面 。
机体虽无明确疾病 , 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不同程度减退 , 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 加重身心疲劳 , 影响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 。
若机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 , 则可发展为亚临床状态 , 进而发展为疾病状态 , 如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 , 严重时影响寿命 。
在国外的研究中 , 与我国研究者所称的“亚健康”概念相对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CFS)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 越来越多的人暴露在亚健康状态中 。
WHO的一项预测性调查显示全球亚健康比例已达75% , 健康者只有5% 。 调查显示我国约80%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 其中20~45岁中青年的亚健康状况较严峻 。
目前 ,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健康威胁 , 亟需重视和及时干预 。
二、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me , GM)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人体健康稳态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基于科学实验基础的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状态的联系】近年来 , 人们逐渐把GM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 发现人类的精神心理健康与GM关系密切 。
三、肠道菌群与亚健康的联系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心身相关的机体失衡状态 , 心理因素在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发展、转化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 。
目前 , 国内外已有针对亚健康状态与GM的相关研究 , 通过寻找关键菌群 , 及早对亚健康状态发岀预警 , 为亚健康状态的菌群治疗奠定基础 。
四、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运用
近年来 , 随着GM通过脑肠轴影响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的进展 , 益生菌也成为恢复亚健康状态人群原有GM的潜在干预措施 。
Rao等人将39名CFS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安慰剂组 , 试验组连续两个月每日服用两次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 , 两组在干预前后提供大便样本 , 并完成贝克抑郁和贝克焦虑量表 。
结果发现试验组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增加 , 焦虑症状也明显减少 。
这可能与双歧杆菌可以提高血浆中色氨酸的水平 , 并改变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相关的大脑区域中血清素和多巴胺的代谢有关 。
在另一项研究中 。
服用益生菌菌株(副干酪乳杆菌F19、嗜酸乳杆菌NCFB 1748和乳双歧杆菌Bb12)可显著改善神经认知功能 , 但未改善疲劳和身体活动分数 。
Groeger等人给CFS人群口服6~8周婴儿双歧杆菌35624 。
结果发现 , 与安慰剂相比 , 试验组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 。
该结果证明了这种微生物在胃肠道条件下具有降低全身炎症生物标志物的能力 。
也间接证明了人体内GM的免疫调节作用不仅影响黏膜免疫系统 , 还扩展到了全身免疫系统 。
所以 , 选择合适种类、适宜剂量的益生菌可以改善一定的症状 。
综上所述 , GM失衡既可能是亚健康的结果 , 也可能加重亚健康状态 ,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国内外已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与GM的关联研究 , 但国外多关注CFS , 而国内少见基于测序技术的GM和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报道 。
虽然目前基于测序技术的GM和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报道较少 , 但现有证据表明 ,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GM及代谢物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差异 。
推荐阅读
- 入侵植物是否可改变沙漠的景观?
- 人为什么会做梦?是潜意识还是生理反应?大胆研究了一下
- 华林科纳磷酸盐缓冲盐水的性能对石英晶体谐振器振动特性的影响
- 水凝胶电解质的协同化学和界面工程增强固态锌空气电池的耐久性
- 199天,国际空间站的四位宇航员荣归地球,他们的科学实验令人瞩目
- 中国为啥这么厉害?这5大技术领先全球,西方都得乖乖掏钱
- 再过3000年人类会到达怎样的高度,能飞出太阳系吗??
- 自愿参加科学实验,被埋葬的20年,打造出超级战士
- 移民 科学实验,将4男4女放入“生物圈二号”,得出结果:人类被囚禁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