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他是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 三 )


3.《孝文帝本纪》南越王尉佗,自立称帝,文帝召尉佗的兄弟,使他们显贵,以德来回报尉佗,尉佗非常感动,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 。…….群臣张武等人,接受金银贿赂,事情被发觉了,文帝乃拨御府的金钱赐给他们,使其内心惭愧,不交给执法的官吏治罪;专门以道德感化民众,所以海外殷富,注重礼仪 。
第三,有权谋,不如人时能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利,登大位能君临天下 。
刘恒当代王时都是表现出示弱而自强,天下诸侯都在诛吕时起兵,而刘恒却还是严防代国边境的匈奴,以大局为重,不争一时之利 。即皇帝位候,又通过和亲政策以及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方针,用兵减少了匈奴的入侵 。刘恒虽然即位为皇帝,但是毕竟家族势力很弱,不采取太强硬的方式,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治理国家以及诸侯的隐患,比如汉文帝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慢慢增强自己的实力,我想要是汉文帝多活二十年,我想汉朝也不是没有可能解决匈奴边患,而且不会出现汉武帝时期的频繁用兵造成了流民200万的社会状况,当然汉武帝抗击匈奴,开拓疆土,构建中华疆域版图的功劳不可磨灭 。
1.《吕太后本纪》秋天时,太后派遣使者告诉代王刘恒,要迁代王为赵王,结果代王谢绝了,请愿留守代之边地 。
2.《孝文帝本纪》太尉于是跪着献上天子玉玺符节,代王谢绝道:“到代王的邸舍才议论此事 。”…….众大臣皆拜伏于地,坚决地请求,代王向西辞让三次,向南谦让两次,不敢接受 。”
第四,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巩固政权,牢掌军权 。
即帝位后拜谒高祖帝庙,改封陈平为右丞相为左丞相,升周勃为左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吕后专政时削夺的齐楚土地,再封给齐王与楚王 。而并没有封舅舅薄昭为丞相,而封其为车骑将军 。后面又给周勃,灌婴,陈平等加封了封邑,并赏赐了黄金以表彰他们诛吕的功劳 。包括朱虚候刘章,襄平候刘通,东牟候刘兴居,典客刘揭都封了王爵之位,食邑并且赏赐了黄金 。后面又封了琅琊王刘泽为燕王 。
但是对于南北军的军权却让自己的心腹宋昌掌握,护卫皇宫安全 。群臣请求立太子时,表现出对叔父楚王,淮南王等诸侯王的尊重,说难道他们不可以继承吗?再三推辞最后才同意的,而不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而是处处表现公心,而且一点也不骄纵 。有一次吴国的太子与刘恒立的太子刘启在下棋起了冲突,刘启用棋盘把吴王的太子打死了,后来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安抚 。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避免战祸 。以表示对其尊重,化解矛盾 。
第五,善于倾听属下正确意见,却不偏信 。
被推举为皇帝的时候,对于事情的真相表示怀疑,征求张武,宋昌等属下的意见,最终又与薄太后商量同意了宋昌的意见确认大臣们的消息是真的,考虑各方势力,并派宋昌去长安观察变化,接到宋昌的报告,然后才敢驰车到渭桥 。
在采纳良策方面,非常欣赏贾谊的才华,听取了很多他建议,但是并不是偏信,如没有采用贾生和晁错的削藩的策略,毕竟文帝善于利用时间化解矛盾,时机不成熟,怕引起变故,例如那些老诸侯死了以后,把土地分给他们的几个儿子才是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的最佳时机,现在就开始削藩难免挑起战争劳民伤财,不以利于社会生产,但是汉文帝不是没有留杀招的,杀招就是周亚夫,临时死对刘启说周亚夫将来可以大用,而汉景帝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文帝,一听就采纳,采纳了又后悔,最后把晁错杀了来平息战事,要不是文帝临终的杀招周亚夫可大用,我想七国之乱,汉景帝真的难以收场 。
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晚年却因偏信江充导致误会,造成了巫蛊之祸以至被挑拨与儿子的关系,太子刘据(卫子夫的儿子)最后兵败不得不自杀 。到后面不得不让要霍光辅政年龄尚幼小的刘佛陵,也偏信公孙卿谈世上有仙人存在 。
1.《屈原贾生列传》贾生认为…….应该更改历法,变易服色,奠立制度,订立官名,振兴礼乐…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孝文帝刚即位,一再表示谦让,认为变法改制的时机尚未成熟 。但是后来很多律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全须赴任封国”等法令的制定,这都是采纳了贾生的意见 。……后来贾生有屡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有的广连数郡守,与古制不合,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文帝没有采纳 。
2.袁盎晁错列传》在孝文帝时,晁错好几次说道削弱诸侯的事,以及可加以更定的法令 。书上陈了几十次,孝文帝虽然不听取他的建议,然而却欣赏他的才能,升其为中大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