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帮你科学养生
立秋白露过后 , 虽然暑气犹重 , 空气中的桂花香却已宣告金秋徐徐到来 , 人们也开始张罗秋季进补 , 滋阴润燥 。不过 , 中医有云“湿气去而燥气来” , 秋月燥胜 , 进补可不能随便 。进补前 , 不妨先来个中医把脉 , 了解体质后再对症进补 ,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起来看看这篇秋季养生进补 , 先请中医把把脉:
秋季养生进补 , 中医把脉辨明体质
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了解自己的体质 , 是养生保健的第一步 。
很多广东人都爱说自己是“寒底”或“热底” , 其实中医区分体质 , 包括寒、热、虚、实 , 具体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秦鉴教授提醒市民 , 如果自己无法辨别 , 大可以请有经验的中医师 , 给自己来一个“时髦的”中医体检 。
与西医体检不同的是 , 中医体检不是通过量化的标准说明问题 , 而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诊断学理论 , 通过望、闻、问、切 , 对受检者的神、色、形态进行观察 , 加上舌质、舌苔等舌象检查以及把脉 , 并询问受检者的一般情况 , 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做一个综合判断 。然后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 , 对受检者的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 。“中医体检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别适用 , ”秦鉴教授说 , “如果平日里总觉得这里或那里不舒服 , 但经过西医的检查又无异常 , 或者有异常但反复治疗效果不佳 , 这类患者其实可以向中医求助 。”
需要注意的是 , 人的体质类型是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的 。比如广东人爱喝凉茶 , 又常呆在空调房中 , 不管生什么病都吃抗生素 , 许多人已经转变为阳虚体质;长期劳累也会使平和体质转变为气虚体质 。因此 , 和西医体检一样 , 中医体检也不是一检而终 , 需定期检查 , 以便在养生保健时有的放矢 , 对症进补 。
秋季养生进补 , 简易自辨体质法
秦鉴教授指出 , 一般而言 , 平和体质的人 , 秋季适宜用具有滋润作用的原料进补 , 如鱼胶、淮山、玉竹、黄精等 。而阴虚(包括血虚)体质人士 , 夏季容易生出各种热性疾病 , 因此秋冬要注意养阴 , 此时进行适当的补阴调养 , 易于吸收利用 , 效果更佳 , 这也就是常说的“夏病冬治” 。
常见的几种体质 , 市民可以学习初步自辨——
平和质:体形匀称 , 面色红润 , 精力充沛 , 胃口好 , 大小便正常 , 适应能力强 , 患病少 。
痰湿质:形体肥胖 , 或曾经瘦现在肥 , 面色淡黄而黯 , 血脂增高 , 口黏多痰 , 胸闷 , 四肢沉重 , 舌苔厚 。
气虚质:呼吸浅短 , 声音低微 , 神倦懒言 , 头昏心跳 , 动则汗出 , 食欲减少 , 舌质淡 , 苔薄白等 。
血虚质:面色萎黄或苍白 , 口唇淡白 , 心悸少眠 , 夜热盗汗 , 肌肤枯涩 , 妇人经少色淡或闭经 , 舌淡红无苔 。
阴虚质:虚火上炎 , 颧面潮红 , 午后潮热 , 手足心热 , 口燥咽干 , 盗汗 , 多梦遗精 , 尿少而赤 , 大便秘结 , 舌绛无苔 。
阳虚质:畏寒肢冷 , 头晕自汗 , 手足发凉 , 腰酸腿软 , 咳喘身肿 , 黎明腹泻 , 阳痿早泄 , 尿清长 , 舌苔薄白 。
秋季养生进补 , 还需内外有别
秋燥当令 , 容易损耗人体的阴精、津液 , 出现口干、皮肤燥裂瘙痒、眼睛干涩、大便干结等情况 。不过 , 秋燥也分为外燥、内燥之不同 , 通过中医体检 , 详细了解自身情况 , 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 达到食补或药补的最佳效果 。
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 , 却自以为是有炎症 , 自行使用抗生素 , 其实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外燥所致 , 滥用抗生素反而对病情无益 。秦鉴教授指出 , 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 , 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症状 。外燥还有再分为凉燥与温燥的不同 。凉燥一般会口干咽痛 , 干咳无痰或是咳嗽少痰;而温燥则通常邪在肺卫 , 头痛身热 , 干咳无痰 , 呼吸不顺 , 胸满胁痛 , 心烦口渴 , 舌干无苔 。
内燥是脏腑精亏液耗所引起 , 例如大病初愈、劳累过度、辛热太多等 。内燥按发病位置不同又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燥一般是肺燥 , 干咳而呼吸不顺;中燥一般为胃燥 , 伴随恶心、呕吐、打嗝、嗳气、食欲不振;而下燥则主要是肠燥 , 体液消耗、口渴或大便燥结都是其表现 。秦鉴教授指出 , 外燥因为有外感症状 , 市民较易辨别 , 而内燥则通常要有专业中医师来辨别 , 再由医生开出相对应的中药方 , 进行治燥调理 。
秋季养生进补 , 还看这些治燥中药汤水
秦鉴教授指出 , 中医的调理原则 , 是“寒者热之 , 热者寒之 , 虚者补之 , 实者泻之 。”所以 , 对于外燥 , 通常采用轻宣燥邪的方法 。凉燥可用杏苏散 , 温燥可用桑杏汤以及清燥救肺汤 。而内燥 , 则通常用滋阴润燥的中药汤水 。如上焦肺燥 , 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中焦胃燥 , 用麦门冬汤;下焦肠燥 , 增液汤、琼玉膏等皆对症 , 而玉液汤则对上中下焦内燥皆有效 。
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黄芩、枳壳、甘草、陈皮、生姜各6g , 大枣2枚 , 用水煎服 。
桑杏汤;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橘皮3g、梨皮3g , 水两杯 , 煮取一杯服用 , 再翻煮一杯服用;
清燥救肺汤:冬桑叶9g、石膏7.5g、人参2g、甘草3g、胡麻仁(炒研)3g、真阿胶2.4g、麦门冬(去心)3.6g、杏仁(去皮炒)2g、枇杷叶3g , 水一碗 , 煎至六分 , 分两三次服用 。
增液汤:玄参30g、麦冬(连心)24g、细生地24g , 水八杯 , 煮取三杯 , 口干则全部喝下 。大便仍然不通 , 再煮再服 。
【中医把脉帮你科学养生】玉液汤: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捣细 , 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 , 以水煎服 。
推荐阅读
- 樟柳头的功效与作用
- 短期便秘怎么调理 这些方法帮你解决便秘烦恼
- 水果属性 VS 身体体质(水果食疗)
- 紧张情绪 香蕉帮你缓解(水果食疗)
- 阳痿中医怎么治疗呢
- 中药结根的功效与作用
- 中医分析痛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 喝水的最佳时间 帮你解答喝水18个秘密
- 女人内分泌失调一招帮你全调理
- 夜交藤的副作用及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