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萧绎焚书14万卷 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二 )
从秦始皇到唐初,中国的书籍已经遇到了大小无数次灾难 。从唐初到现在,天灾人祸又难计其数,当时的近九万卷书中大多也没有能保留下来 。但一次由皇帝主动焚毁十四万卷书的记录,在这二千多年间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 。
要是梁元帝没有焚书,那么即使在西魏军队占领江陵时有所破坏,总有一部分会作为战利品集中到长安,也总有一些会流传到今天,而间接保留到今天的信息必定会更多 。如果这样,公元555年前的中国史会比今天所了解的丰富许多,中国古代文明必定会更加辉煌 。
二
一千四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中知道发生过这场浩劫的人肯定已经不多了,但是江陵焚书的起因却是值得所有关注中国文明命运的人认真思考的 。
梁元帝焚书的间接原因是西魏的入侵和防御战的失败 。公元554年11月(梁承圣三年十月),西魏遣大将于谨、宇文护、杨忠率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指江陵 。其实,二年前梁元帝定都江陵,就已经注定了他覆灭的命运 。江陵背靠长江,北方无险可守,而且远离南朝长期的政治、军事中心建康 。为了应付兄弟和宗族间的冲突、控制潜在的敌对力量,他又将军队分驻在各地,对北方的强敌西魏非但不加防范,还妄想利用它来消灭异己,甚至在接到梁朝旧臣马伯符从西魏发来的密件时,还不相信对方已在作入侵的准备 。
西魏的主帅于谨在出兵时就对梁元帝的战术作了预测:上策是“耀兵汉、沔,席卷渡江,直据丹扬”,即军队总动员后主动放弃江陵,转移到建康 。中策是“移郭内居民还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军”,即将外城居民迁进内城,加固城防工事固守,等待援兵 。下策是“难于移动,据守罗郭”,即不作任何主动转移,死守外城 。而从各方面情况分析,梁元帝必然采取下策 。以后的发展果然不出于谨所料,梁元帝的战术甚至比下策还糟糕 。
11月20日,武宁太守(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北)宗均报告了魏军即将南下的消息 。梁元帝召集大臣商议,大将胡僧和谋臣黄罗汉说:“两国关系友好,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必定不会如此 。”上年曾出使西魏的侍中王琛说得更绝:“我当时揣摩宇文泰(西魏太师,实际统治者)的神色,肯定没有入侵的道理 。”梁元帝决定派王琛再次出使西魏 。可是三天后,魏军已到达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一带,元帝这才下令内外戒严 。但王琛跑到石梵(今湖北钟祥县境)后又给黄罗汉送去急信:“边境秩序井然,以前的消息都是儿戏 。”这使元帝又将信将疑 。直到11月28日,他才派人到建康去征召握有重兵的大将王僧辩来江陵任大都督、荆州刺史,率军入援 。但他对抵抗魏军毫无信心,12月1日晚上在凤凰阁上已发出“今必败矣”的哀叹 。即使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对部属的防范控制却丝毫没有放松,郢州刺史(治今武汉市)陆法和出兵援江陵,他派人阻止:“我这里能够破敌,你只要镇守郢州,不必调动军队 。”就这样失去了一支最近的援兵 。
12月10日,魏军渡过汉水,于谨派宇文护和杨忠率精骑袭占江津(今荆沙市沙市区东南),截断了江陵以东的长江水路 。当天梁元帝在江陵外城的津阳门外举行了一次阅兵,但北风大作,暴雨骤降,只得草草收场 。第二天,魏军攻下武宁,俘获太守宗均 。一向坐轿的元帝骑马出城,部署在城周竖起一道六十余里长的木栅,命胡僧、王褒分别负责城东城西的防务,太子巡守城楼,百姓搬运木石 。当天夜里,魏军到达离江陵仅四十里的黄华,14日进抵木栅下 。15日,梁军开门出战,新兴太守裴机杀了魏将胡文伐 。可是到了24日栅内失火,烧掉了几千家民房和二十五座城楼,魏军乘机大举渡过长江,于谨下令筑起包围圈,江陵与外界的联系完全断绝 。尽管梁元帝已多次向四方征召援兵,但没有一支到达 。实力最强大的王僧辩远在建康,虽已作了部署并派出前军,却准备采取等待时机、袭击魏军后路的策略,可惜还来不及实行,江陵就已陷落 。另一支援兵由广州刺史(治今广州市)王琳率领,虽日夜兼程,但刚赶到长沙 。27日,深感绝望的梁元帝撕下一块帛亲笔写上:“吾忍死待公(你),可以至矣!”催王僧辩进军,但早已无济于事 。555年1月4日,梁军分路开门出战,全部败还 。10日,魏军全面攻城,梁军主将胡僧中流矢而死,军心动摇,有人开西门放入魏军 。元帝退入金城(内城),立即派两位侄儿作人质,向于谨求和 。城南将领纷纷投降,城北的将士苦战到黄昏,听到城陷的消息才四散而逃 。
推荐阅读
- 梁元帝逼死妻子跟其尸体离婚?徐昭佩怎么死的
- 南朝大才子沈约 南朝历史上忧郁而死的悲剧
- 南朝名将檀道济简介 檀道济到底是怎么死的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仕途生涯及对后世的影响
- 梁元帝萧绎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梁元帝
- 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 南梁名妃徐昭佩简介 梁元帝萧绎和徐昭佩的爱情
- 古今奇事 南朝做官不靠学问靠哭哭的好就升官?
- 梁元帝萧绎的变异人格 梁元帝为何要焚书?
- 韦睿怎么死的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