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萧绎焚书14万卷 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三 )
元帝在焚书时想赴火自杀,被左右阻止,于是准备投降 。谢答仁等劝他乘夜突围,只要渡过长江,就能得到驻在江南马头的一支梁军的救援,但元帝不惯骑马,认为“事必无成,徒增辱耳” 。在王褒的挑拨下,元帝还怀疑谢答仁的忠诚,因此在他建议收集内城残部五千余人固守后又拒绝与他见面,气得谢答仁吐血而去 。元帝换上白马素衣出东门投降,备受羞辱后,于1月27日被杀 。魏军从梁朝王公大臣和江陵百姓中选了数万人为奴婢,作为战利品押回长安,其余老弱幼小全部杀尽,得到赦免的只有三百余家 。当时天寒地冻,冰雪交加,又有二三成人沿途冻死或被人马踩死 。
这场战争实际只进行了一个月,而且梁军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抵抗,最大的损失还是这十四万卷书和江陵城中的无辜百姓 。
三
江陵焚书又是梁元帝主动犯下的罪行,因为魏军兵临城下时并没有焚书的必需,他要战要降也与是否焚书无关 。在他被俘后曾被问到焚书的原因,回答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这固然说明他至死也不了解亡国的真正原因,或者知道了而不愿承认,但也证明了他一生爱书,爱读书,由极度的爱突变为极端的恨,要让这些书成为他的替罪羊或殉葬品 。
据《梁书·元帝纪》所载,他五岁时就能背出《曲礼》的上半部 。虽然自幼瞎了一眼,却异常好学,“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 。这些话或许有所夸张溢美,但有几件事情却是不会作假的:元帝酷爱玄学,从554年10月19日开始在龙光殿给大臣们讲解《老子》 。11月23日,魏军已经到达襄阳,他才暂停讲课,宣布“内外戒严” 。到了27日,见边境没有什么动静,便又恢复讲课,百官只得穿着军装听讲 。12月27日晚上,江陵已处于魏军合围之中,元帝上城巡视,还雅兴不减,随口作诗,群臣奉和 。他的著作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五十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一百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韬》三卷,《补阙子》十卷,《老子讲疏》四卷,《全德志》、《怀旧志》、《荆南志》、《江州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合计超过四百卷 。如此广博浩繁的成果,即使是专业学者也并非唾手可得,对于一位活了四十七岁、又经历了多年乱世的皇帝来说,实在是了不起的成绩 。他的诗文虽然不脱轻薄浮艳习气,但也不乏清新隽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 。作为皇子,他先后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建康、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和荆州(治江陵)任职,要收罗七万卷图书,并最终汇集到十四万卷,也是煞费苦心的 。要说梁元帝爱书,爱读书,是毫无疑问的 。
不仅梁元帝如此,历代帝王中爱书和爱读书的人还不在少数,如《隋书·经籍志》中提到的几次大规模征集图书,无不与当时帝王的爱好有关 。连暴虐无道以至亡国的隋炀帝,在保存古籍方面也做了一件好事 。要不是他下令将秘阁的三万卷书抄了五十份副本,说不定多数书会逃不过隋末唐初的战祸 。皇帝既有绝对的权力,又有取之不尽的钱财,还有普天之下的臣民可供驱使,在收集、整理和保藏图书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个人都无法替代的 。
【南朝梁元帝萧绎焚书14万卷 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但是历史的悲剧也正发生在皇帝身上 。一旦图书为皇帝所收藏,就成了他个人的私产,不仅从此与民间绝缘,而且随时有被篡改或销毁的可能,也会成为一位皇帝或一个朝代的殉葬品 。梁元帝焚书后,又把所佩宝剑在柱上砍折,自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在他眼中,十四万册书与一把宝剑一样,不过是他的私产,有用时用之,无用时毁之,何罪之有?
推荐阅读
- 梁元帝逼死妻子跟其尸体离婚?徐昭佩怎么死的
- 南朝大才子沈约 南朝历史上忧郁而死的悲剧
- 南朝名将檀道济简介 檀道济到底是怎么死的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仕途生涯及对后世的影响
- 梁元帝萧绎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梁元帝
- 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 南梁名妃徐昭佩简介 梁元帝萧绎和徐昭佩的爱情
- 古今奇事 南朝做官不靠学问靠哭哭的好就升官?
- 梁元帝萧绎的变异人格 梁元帝为何要焚书?
- 韦睿怎么死的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