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杀入紫禁城的农民起义 天理教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北京大兴县宋家庄有个无赖叫做林清,吃喝嫖赌样样行 。
林清在市面上干过许多活计,在药肆当过学徒,在宣武打过更,做过黄村书吏,和人开过茶馆,拉工程收过中介费,结果不是因为嫖宿就是终日赌钱亏了本,都没有干长 。在皇城根混不下去后,林清又去苏州讨生活,在粮道衙门、丹阳县衙给长官当随从 。但是他恶习不改,“能营贿赂所得,即散去若粪土”,贪污受贿,胡作非为 。贪污受贿案发后,官府要将他绳之以法,林清赶紧潜逃,隐姓埋名在运河做纤夫拉船,逃回宋家庄 。回到北京后,林清先和一帮无赖少年贩鹌鹑,再和在衙门认识的王将军家人开雀鸟铺,后来因为分金不均、奢用无节制,被合伙人赶了出来 。至此,林清彻底被生活抛弃了 。
这样,林清就不幸成了流氓无产者 。走投无路的林清此时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加入邪教坎卦教 。
根据日后官府对林清的调查,林清此举只为敛财:“我先前入教,原希图敛钱 。”坎卦教跳大神卖符水,骗骗村姑民妇绰绰有余,但骗不了林清这样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老流氓 。社会真是一所大学,林清作为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坎卦教里明显不是受苦受难的一般徒众,而是骨干精英和头目分子 。林清甚至在入教后不久就成为了坎卦教的教主 。他是怎么当上教主的呢?结论是:连蒙带骗 。坎卦教的首领叫郭潮俊,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被人告发 。估计是涉嫌非法集会或者经济诈骗等乱七八糟的罪名,并不严重,重要的是林清受到牵连,被关进了保定官府 。坎卦教的领导层几乎被一网打尽,邪教群龙无首,林清命大最先被放了出来,就奇迹般地做了教首 。另一种说法是,郭潮俊这个教主性格怯懦,遇事畏缩,年纪也很大了,邪教中原来就酝酿着“倒郭风潮” 。林清在保定打了官司回来,显示了勇敢能干乐于出头的一面,被推举为新教主 。林教主苦尽甘来,终于吃穿不愁,能吃香喝辣了 。
一个人从社会底层跃升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了相当的金钱或者权力后,难免心理不正常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膨胀,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能办到,想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 。比如从底层来的顶级富豪总想垄断某个行业,操纵市场,或者插手政治,结识权贵,把手伸得太长太远了 。林清取得坎卦教领导权之后,似乎真以为自己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教主 。既然能力这么强,能忽悠住那么多的教众,那么为什么不能去染指权力呢?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杀入紫禁城的农民起义 天理教】权力欲在林清体内肆意生长 。他掌教后,不嫖也不赌了,花费了大精力经营坎卦教,还统一了京畿一带的其他邪教,合建成庞大的天理会 。天理教“每日朝拜太阳,念诵经语,可免刀兵水火之厄 。如遇荒乱时候,并可乘时图谋大事” 。有了政治野心的林清还周游天下,联络直豫鲁等省的邪教组织 。早年丰富又坎坷的阅历磨练了他的能力,如今显露出了功效 。林清成功地将冯克善的离卦教、河南滑县李文成的震卦教招至麾下,将势力拓展到黄河两岸,朝着胸中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步,也为天理教埋下了祸根 。
嘉庆十七年(公元1817年)十一月,林清在大兴黄村召开了天理教领导大会 。大会决定在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发动起义,京畿、直隶、山东和河南等地的天理教徒同时揭竿而起 。
这个起义时间的选择很有深意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本来应该有闰八月,古代人迷信认为闰八月有灾,所以当时民谣有“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发”的说法 。“黄花满地发”的典故语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年黄巢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对官场绝望,就写了这首典型的反诗,扬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 。“满地黄花”从此成了造反的同义词 。老百姓迷信,总觉得闰八月的十五,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二个中秋节要出大事 。所以官府改嘉庆十八年的闰八月为次年的闰二月 。他们以为皇历改了,“黄花”就不会满地发了 。结果,林清等人选择的起义时间在皇历上虽然是九月十五日,但却是老皇历上的闰八月十五日 。他们故意选择当年的第二个中秋节来应谶 。
考虑到天理教在京畿的徒众少,力量小,领导大会约定直豫鲁三省徒众先行起义,然后抓紧赶到京畿会合,共同打进紫禁城去 。李文成就在会上对林清说:“公此间兵少,滑县兵不下数万,仆当选精兵先期诈作商贾,陆陆续续驰至以助公,蔑不济矣!”临行,李文成再次叮咛:“必俟滑兵至,公乃发,毋轻举!”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