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档案 项羽起兵宝藏12面金锣藏在了哪里?

浙江绍兴柯岩街道的项里村 , 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项羽宝藏的传说 。项羽于江东起兵前夜在项里村埋下了12面金锣 , 而找到这12面金锣的关键就是破译村东草湾山上所刻神秘字符 , 破译了字符 , 就能找到宝藏 。
曾有人开高价宣传掌握了宝藏的破译方法 , 也有人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 12面金锣到底价值何许 , 埋藏何处 , 到现在还是一个迷……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 名籍 , 字羽 , 秦下相(今江苏宿迁宿城区)人 。自称“西楚霸王” , 把梁楚九郡当成自己的领地 , 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 。早期 , 项羽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项梁被秦军杀死后 , 项羽带领起义的楚军继续反秦 。秦朝被推翻后 , 项羽与刘邦争天下 , 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范增之言 , 放走了刘邦 。最后 , 项羽被刘邦的大将韩信围于垓下 , 自刎于乌江 。
据《史记·项羽本纪》上记载 , 项羽因叔父项梁犯命案 , 两人一同避难吴中 , 并曾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会稽一带(即绍兴) 。两人在项里村一带隐居 , 得当地村民庇护 。此后他们暗中积聚力量 , 招兵买马 , 很快募集了8000江东子弟在附近练兵 , 铸12面金锣日夜操练 。起兵前夜 , 项羽为报答村人 , 命士兵在山上连夜埋下12面金锣 。
在绍兴当地新近出版的一套鉴湖系列丛书中 , 对项羽和项羽宝藏的传说更有详细记录 , 书中写道:“为了反秦 , 项羽与叔父项梁在项里一带召集旧贵族子弟8000余人 , 用12面金铜锣 , 鸣锣教战 , 习武练艺 。这12面金铜锣精工细作 , 别具一格 。分别用80%的黄金和20%的黄铜合铸 , 锣大如轮 , 声宏音清 , 背面铸有12生肖图 , 价格不菲 。时间过得飞快 , 项羽要告别项里百姓了 , 他决定将12面金铜锣留给项里 。于是命令士兵深夜在项里草湾山附近挖坑藏锣 , 然后又在草湾山上凿下了字符 。如果谁能认得此字 , 便能找到那价值不菲的12面金铜锣 。”
在绍兴县越国文化博物馆 , 《康熙会稽县志》上有一段文字记载:项梁、项籍杀会稽首殷通 , 举兵于会稽 。这里所说的会稽就在绍兴附近 , 而项籍就是项羽本人 。2000年前项羽和他叔叔项梁杀了会稽县首领殷通 , 起义造反 。
村里几位老者说“项里村”的村名也是根据项羽而起的 , 不仅如此 , 项里村内还修建了一座项羽庙 , 当地百姓尊称他为项羽菩萨 。据说这一习俗已延续了几百年 。为项羽修庙 , 这在全国各地也是屈指可数的 。种种迹象表明 , 项里村与西楚霸王项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 。
如果以上这些都是事实 , 那大若车轮的12只金锣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1973年以来在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战车 , 相当一部分战车车轮的直径在1.4米左右 , 如果说锣大如轮 , 那么项羽当年埋藏的十二面金锣 , 每一面金锣的直径也应该在1.4米左右 , 这么大尺寸的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较少见的 。
铜锣的中央部分略高 , 它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 , 决定锣的音调的高低 , 低频锣发出的声音沉闷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 , 当年项羽铸十二面金锣目的就是利用锣声操练军队 , 但是专家对于秦朝末年锣的制造水平产生了怀疑 。
根据当时的工艺做到一米四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个一米四的锣大概有一百五六十斤 , 如果仅靠当时的技术水平来完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
许多人以为铜锣是铸造出来的 , 其实铜锣原始的加工工艺是用铁锤敲出来的 , 现代化的生产普遍采用了空气锤 , 现在铜锣的直径最大可以加工到1.5米左右 。专家认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艺 , 锣的直径最多也不过七八十公分而已 。
项羽埋藏十二面金锣这个传说最让现代专家怀疑的不是制作工艺 , 而是锣的含金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如果将红铜和锡按一定配方熔炼 , 就会得到响铜 。闻名世界的曾侯已编钟就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 。铜锣之所以能敲响 , 也是因为它是用铜和锡的合金加工而成的 。祖传的铜锣的配方是铜占77.5% , 锡占22.5% , 这个配方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是80%的金加20%的铜 , 这个锣就不会响了 , 而且会特别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