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 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

刘邦 , 是汉高祖 , 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 , 是贵族后代 , 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 。
刘项亡秦的原理不是在于奋臂大呼 , 而是在于他们是军事天才;不仅是军事天才 , 而且是秦的克星 。秦军以一国之力敌天下 , 连年作战 , 所向披靡 。各国殚精竭虑 , 施出浑身解数 , 最终还是逃不掉覆灭的下场 。所以网上常常能见到以秦军与罗马军队比较的热帖 , 争得不亦乐乎 。秦在战国末期遇到了天下所有名将 , 胜过秦军的有赵奢、李牧、项燕 。项燕被秦军击败身死 , 李牧被秦用计除掉 , 赵奢病死 。感觉上李牧强一点 。但李牧对秦作战也是先死命约束部队不去与秦接战 , 然后出其不意破秦 。赵奢的情况也差不多 。他们的战争模式好象要等到士气高涨后 , 才可投入作战 。而他们的失败或者说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 可能也在于士气不是始终能保持在高昂状态的 。等到你那士气不复可用 , 又成了秦军的天下 。秦军横行天下的状态一直到了刘项出马作战才彻底改观 。
项羽少年时学过兵法 , 但他没那个耐心系统学 , 只是学了个浅尝辄止 , 便不愿再深入下去 。如果换了一般人 , 一旦遇上秦军 , 肯定又落下个纸上谈兵的话柄 。但项羽何等人 , 绝非后人心目中的莽汉 , 肯定是个才高八斗的不世出的奇人 , 军事到了他的手里 , 简直像玩儿似的 , 那么得心应手 , 那么随心所欲 , 那么酣畅淋漓 , 而他还只是学了个半吊子 。司马迁说他才气过人 , 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 军事一道肯定是依据之一 。所以以他的才气 , 即使只学了个半吊子、半桶水 , 打天下也足够了 。项羽刚出道时 , 随项梁的八千子弟过江击秦 。项梁派他带兵西向击秦 , 人马多少 , 不可考 , 估计不会太多 , 项梁本身也只八千人 , 依项梁的德行 , 派给项羽的人马绝对不足半数 , 也就是不到四千人 , 这倒与刘邦初作战时差不多 。项羽就带了这点人马一路杀到襄城(今河南襄城) 。不要小看打下这么个小地方 , 其意义在于 , 这是自章邯秦军反击后 , 陈胜一脉反秦武装取得第一次胜利反击 。以往黥布、刘邦的胜利 , 只是反围剿 , 而项羽是预演了反攻 。这时项羽才二十四岁 , 从来没有带兵经验 , 也没有作战经验 。换了今天的年轻人 , 这个年纪不是在焦头烂额地忙着考研就是失魂落魄地忙着找工作 , 如果在部队的也不过当个连级干部 , 而且要先从班长、排长做起 , 先带个十来号人 , 再带几十号人 , 然后才能带百十号人 。可项羽此前连十来号人也没带过呀 , 一上来就带个几千人 , 肯定还要自筹粮饷 , 不停作战 。想不承认他是天才也不行呀 。
刘邦的情况可能比项羽还不如 。项羽还多少有点家学的底子 , 所谓屠夫的孩子会拿刀 , 有点耳濡目染 , 说不定其血管里就流淌着杀伐的因子 。但刘邦没有行伍经历 , 家里也就是个种田的自耕农 , 连兵法的皮毛也没沾过 。但也被赶鸭子上架上了阵 。本来他是要推掉这个差事的 , 因为他心里没底 , 所以他说:“天下方扰 , 诸侯并起 , 今置将不善 , 壹败涂地 。吾非敢自爱 , 恐能薄 , 不能完父兄子弟 。此大事 , 愿更相推择可者 。”一向好说大话的刘邦此时的推卸肯定是出于真心 , 连带兵作战的ABC都不会 , 怎么好冒冒然带着家乡的子弟兵送死呢 。可能是秦军素有的威风让带兵作战成了个烫手的山芋 , 最后还是刘邦接了下来 。与项羽一样 , 刘邦也没带过兵 , 他以前的经历大概只是个治安组长 , 手下有几个毛人 。再就是逃亡到山中时 , 跟随了几十号人 , 多时可能达百人 , 也就是这个程度了 。谁知毫无兵学功底的刘邦一出马就聚得三千人 , 一与秦接战就取得了胜利 , 并一举击毙了秦朝的泗川守 , 这是见之于史的秦军阵亡的最高官衔者 。但刘邦早期作战经历需要检讨处甚多 , 其最大特点就是流动作战 , 似乎没取得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所以 , 尽管战绩不俗 , 但到了雍齿以丰叛 , 立即就搞得手忙脚乱 , 而且几次攻丰不下 。需要指出的是 , 这个攻丰不下 , 与刘的军事才能关系不大 。总不能说雍齿的本事与刘邦不相上下吧?里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 攻守双方都是熟人亲人 , 打起来下不了狠手 。所以刘邦才要四处借兵 , 直到项梁借人给他 , 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