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因斯坦:学生获诺奖,他晚年却在扫厕所,死后也是草草埋葬( 二 )


1958年 , 束星北被停职反省 , 工资从840元降为20元 , 那时候他家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 一家人的生活再也没有保障 , 过上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 1958年 , 束星北被编入劳动人民大军修水库 。
之后被分配到青岛进行劳动改造 , 年过半百的他 , 身体肯定吃不消 , 经常晕倒 , 1960年 , 被发配到青岛医学院继续接受改造 , 于是就有了诺贝恩师扫厕所这一故事 。 这一扫就是十几年 , 他在此期间 , 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 , 为国家出一份力 , 他在扫厕所期间 , 写了很多知识论文 , 但是以他的身份都不可能发表 , 这样的人才就此埋没 。

一颗热忱的爱国心束星北先生 , 其实可以不过这样的生活的 。 当时的中国 , 远不能接受束星北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 如果当初束星北在留学时 , 没有回到中国 , 可能他的命运又是一番别样的精彩 , 可能名名声大噪 , 可能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
但是束星北却选择回到祖国 , 因为他不想让祖国永远的承受羞辱 , 就像写给学生的信一样 , 他想回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束星北先生青年时代学成后 , 怀着一片爱国热忱回到祖国 , 为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
【中国爱因斯坦:学生获诺奖,他晚年却在扫厕所,死后也是草草埋葬】当身处困境之时 , 有人劝他去国外 , 他却说:“为什么要到国外去呢?要到国外去 , 当年我就不回来了”束星北先生也对子女立下规矩“外出学习可以 , 学成后必须回国 。 不下这个保证 , 不准放出” , 由此可见 , 束星北先生对祖国的热爱 。

1964年 , 当得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 青岛医学院厕所内 , 一位老人痛哭流涕 , 是为了祖国高兴 , 也是为自己的学术不能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而悲伤 。
1983年 , 束星北先生因病逝世 , 去世前 , 他把遗体捐献给青岛医学院 , 但是因为医学院换届 , 过了半年遗体才被记起 , 此时 , 束星北先生的尸体已腐烂 , 不得已 , 让两个学生草草埋在学校篮球旁边的双杠下 。
这个一生科学爱国、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 从此 , 不在和国家分开 。 “在这个戏子当道 , 英雄无名的年代 , 我们有必要去缅怀束星北 。 缅怀他的追求真理……我们不敢忘 , 更不能忘 , 因为 , 当世人忘掉这些事的时候 , 就意味着 , 这些事还会发生……”
转自刘白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