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王克敏 最早投敌竟成资本 与汪精卫互相倾轧

王克敏(1876~1945) , 字叔鲁 。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 , 1937年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脑之一 。1876年5月4日生于广东 , 祖籍浙江杭州 , 曾经中过举人;1900年以清国留学生监督的名义到日本 , 并担任清国驻日大使馆的参赞 。回国后也于外交部任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 , 王克敏曾经于段祺瑞执政期间出任于1917年中国银行总裁 , 并且在以后三度出任财政部长 。后曾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 并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北平政务委员会等多项要职 , 其本人是对日妥协派的一员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 , 王克敏于同年12月14日出任日军扶植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长一职;1940年3月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并入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之后 , 又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名义上王克敏归汪精卫管辖 , 事实上自成体系 。后来王克敏又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务总署督办、伪中央政治委员等要职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 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并吞和控制华北 , 即着手在华北沦陷区策划建立伪政权 。1937年7月底 , 在北平成立了以北洋军阀余孽、汉奸江朝宗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 。8月初 , 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军阀、政客、汉奸高凌蔚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 。1937年8月底 , 寺内寿一大将出任新组建的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 。寺内寿一抵天津后 , 立即策划在华北成立统一的伪政权 , 并委任喜多诚一为北平特务机关长 , 具体负责华北伪政权的筹备 。喜多诚一原任日本驻华大使馆武官 , 旅居中国多年 , 熟悉中国政治、社会情况 , 与北洋军阀政府的官僚军阀也多有交往 。
喜多诚一拟订了伪组织组成人员的标准:一、元首须以曾任总统、总理的一流人物任之;二、政府首长须以曾任总理、总长的一流人物任之 。选拔标准是:素无抗日言行 , 又非二十九军出身者;有相当资望而反抗国民党者 。王克敏想成为华北伪政权的头目 , 但在日本人的眼中 , 他是一个毫无威望的政客 , 是个帮助北洋军阀政府聚敛民
财的“钱鬼子” , 并没有看中他 。喜多诚一看中的伪政府头目为靳云鹏、吴佩孚、曹汝霖三人 。喜多诚一计划以靳云鹏或吴佩孚任“总统” , 如二人同时上台 , 则分任“总统”、“副总统” , 以曹汝霖为“总理” 。但靳云鹏以“礼佛有年 , 无心问世”为由 , 婉言谢绝了喜多诚一的邀请 。接着 , 喜多诚一把目标锁定在吴佩孚身上 。吴佩孚虽为军阀 , 但非常具有民族气节 。甲午战争后 , 吴佩孚曾写了一首词——《满江红·登蓬莱阁》:“北望满洲 , 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 , 吉江辽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 , 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 , 倭寇任纵横 , 风云恶 。甲午役 , 土地削;甲辰役 , 主权堕 , 江山如故 , 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 , 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 , 永作蓬山游 , 今弥陀 。”1919年五四运动时 , 在湖南任师长的吴佩孚曾通电表示反对签订有损于中国气节的《巴黎和约》:“大好河山 , 任人宰割 , 稍有人心 , 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 , 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 , 前赴后继 , 以草击钟 , 以卵投石 , ……其心可悯 , 其志可嘉 , 其情更可原!”汉奸江朝宗奉日本人之命前去劝吴佩孚出山 , 吴佩孚一听清他的来意 , 马上下了逐客令 , 大骂他是“老而不死的东西!”吴佩孚则说:“我诚不能与国民党合作 , 但也不能在日本保护下治国 。如必须要我出山 , 则须日本退兵 , 由我来恢复法统 。”在吴佩孚那里碰壁后 , 喜多诚一派人到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长、亲日派人物曹汝霖家里 。曹汝霖与喜多诚一以前多有交往 , 不敢明确拒绝 , 以身体欠安和家里有老母需要侍候为由婉拒 , 只“愿以在野之身 , 赞助新政权的成立” 。
【汉奸王克敏 最早投敌竟成资本 与汪精卫互相倾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