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称游击战重于正规战 国军并未重视( 二 )
1944年6月22日,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在与中外采访人员参观团谈话时说:“总计开到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原来不下一百万(一九四一年中条山战役时期的统计,华北约有八十万,华中约有二十万),由于政策错误和受不了艰苦磨练,绝大部分被敌人消灭或投降了敌人,留在原地的及撤回后方的为数甚少 。”坚持在敌后的总共不过2万至3万人 。更令人无语的是,在国民党敌后抗战队伍中出现了“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丑恶局面 。其中,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公秉藩、吴化文、李长江、王劲哉等都是上将与中将级人物 。在他们的带领下,数十万国军先后投降当了伪军 。
同样是开展敌后游击战,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何以如此大相径庭
相反,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却从只有不过150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迅速扩展到十多个省;武装力量也从最初的数万人,发展到近百万 。同样是开展敌后游击战,同样是经营敌后抗日根据地,何以如此大相径庭?
对于打好游击战,共产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有过论述 。朱德在抗战初期的《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中指出:“抗日游击战争主要的是政治战争 。”“政治战争的要点,第一,在整顿内部,除去内部队员中不正确的观念和坏的习惯行为,求得游击队本身钢铁一般的团结,无论如何不会瓦解,任何的风浪都能经得住,吃得起……政治战争的第二个要点,是以群众为堡垒,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政治战争的第三个要点,是瓦解敌军 。”白崇禧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认为打游击乃保存实力之作法,殊不知敌后游击,任务极为艰巨,因补给困难,且多半以寡抵众,以弱抵强,故必须官兵加倍淬厉奋发,机警勇敢,绝非保存实力者所能胜任 。”
然而,国、共两党领导下的敌后游击战的实际表现却大不相同,这一点从日军的评价中可见端倪 。日军有一份评估报告称,国民党游击队有五大弱点:“(一)各游击队常互争地盘,自相火拼;(二)缺乏大员统率,彼此不能密切联系,易于各个击破;(三)缺乏优良武器,不能作阵地战;(四)正规游击队虽破坏力强,但对人民滥施权威,致不得民众之信仰;(五)非正规之游击队分子复杂,大多为土匪散兵结构而成,战斗力既不强且领导者俱是匪首流氓,甚少有国家观念,易以利相诱 。”而对共产党的评价却是:“中共是有铁的纪律的党组织,以党为核心团结军、政、民进行所谓四位一体的活动……它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将抗日战变为政治战,在建设解放区的同时,鼓动民众广泛开展‘游击队’活动……至1941年,方面军(才)觉察到中共存在的可怕 。”
推荐阅读
- 慈禧珍贵遗物次首面世 曾遭孙殿英随手遗弃
- 明王朝一起似曾相识的冤案 都是限时稽凶惹的祸
- 李鸿章孽报应在子孙身上吗?他曾孙竟这样悲惨
- 商朝为何称“殷”或“殷商”?商朝为何称为殷朝
- 曾经的‘陇南5国’ 平级的陇南曾也有独立政权
- 1900年慈禧西逃山西 曾因吃得不爽逼死县太爷
- 蒋介石为什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 多尔衮生母被赐死谜团 曾当众勾引努尔哈赤长子
- 古代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名人曾经刮骨疗伤?
- 哭笑不得!他竟敢和乾隆皇帝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