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76年前卢沟桥事变的现场回顾( 八 )
这天上午,还在牯岭召开会议的中国军政最高统帅蒋介石,接到报告事变经过 。蒋介石闻讯大惊,继而对日军制造这一事变的真实意图,以及中国将如何采取应对策略,做了反复思考与细致推敲,其焦虑、矛盾、痛苦、犹豫之神情,从蒋氏本人当天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一、倭寇已在卢沟桥挑衅,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二、与宋哲元为难乎?使华北独立乎?三、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专门研究蒋介石的著名民国史专家杨天石说,身为浙江人的蒋介石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非常熟悉,而在处理对日关系上,他时时以这一故事自励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在日记中写道:“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勾践因之霸越,此正我今日之时也 。”而且自“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在日记里就一直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并在每天的日记开首一行都写着醒目的“雪耻”二字,以示不忘国耻 。
虽然“雪耻”心切,但对蒋介石来说,他也认为远不是与日本做对手的时候,所以只能忍 。在国民党实力被逐出华北的《塘沽协定》签订后,蒋介石曾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 。”
对待“忍”要承受的屈辱之感,蒋介石不是没有体会 。但是这一选择背后,是对彼时中日两国实力巨大悬殊的无奈 。所以他也想尽量将这场战争向后推迟 。这种心态不仅是蒋介石有,一些知识界人士中间也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当时胡适还写信给蒋介石,认为割让满洲可以换30年和平”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一忍再忍,先是东三省被占,后来再加上热河省,然后连冀东22县也被划出去了 。可是蒋介石的忍,也是有底线的 。他认为国民政府在1935年与日本划的线,就是底线 。华北不能再退,日本不能再打过长城来 。这个我们是不能让步的,这就是所谓‘最后关头’ 。如果平津可以丢,那么将来中国什么地方都可以丢 。长城就是我们最后一个防线 。”抗战史专家臧运祜说 。
其实对此时的蒋介石来说,“内”、“外”之间,孰轻孰重,他内心深处显然已有了明确答案 。6月28日,他在庐山接待了《纽约时报》驻华首席采访人员哈雷特·阿班(HallettAbend) 。听罢阿班讲完他在东北的见闻后,蒋介石并没有马上向这位美国采访人员透露什么计划,“但从他的样子看,这一次,他已下定决心,不会屈服于日本的压力,而将战斗到底” 。蒋介石告诉阿班,他意识到,如果任由日本占领华北而不作抵抗,他将失去中国的民心,也会失去手下大多将领的支持 。
1933年,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开办了一个军官训练团,1935年移驻庐山,成为著名的庐山暑期训练团,每位毕业学员都会得到蒋介石赠送的一把刻有“中正”二字的短剑 。蒋介石亲任团长,而具体事务则由他信赖的陈诚负责 。训练内容最初几年还以“反共”、“剿共”为主 。1937年6月26日,新一期庐山暑期训练团如期开业 。此时,国内政治环境和当年大不相同,两广、西南归顺,南京中央对全国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国共关系出现明显转机 。所以这一次的训练内容,已不再有针对中共的内容,以“抵御外侮”为目标的训练内容明显增多 。参加这一期训练的郭汝瑰即便后来留在大陆,他后来也公允地说:“这次训练中,没有再讲‘剿共’战术,而主要是宣传抗日了 。”而具体主事的陈诚在7月6日这一天,给训练团学员谈话中更是明确地说:“现在我们到此来训练,也就是建国救国的训练,我们要建国救国,将来非同日本一战不可,换句话说,就是抗日训练 。”“七七事变”第二天,陈诚更是激励这些青年军官们说:“我辈军人,只有马革裹尸,为国牺牲,来保卫祖国!”
那时候蒋介石的态度,正如后来在著名的庐山谈话里说的那样,“不求战必应战” 。当牟田口廉也在7月8日凌晨下令开枪时,日本军国主义已像匹脱缰野马,向着战争深渊疾驰 。而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也做出了他最重要的决定 。“此其时乎?”此其时也!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因做了这事 所以姜子牙并不是真心要帮助西岐
- 孙二娘嫁给了谁?母夜叉孙二娘与张青的爱情故事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 第八计暗渡陈仓
- 赵衰的读音是什么 赵衰的故事具体有哪些
- 传统神话故事之哪吒闹海
-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 绝对笑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