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事记 山西新军发展的雏形

1.下乡宣传
派村政协助员下乡宣传发动群众抗日 。
为了发展牺盟会的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日 , 首先组织了一 批临时村政协助员 , 以协助村长办理村政的名义下到基层 , 去做实际上的抗日救国的宣传鼓动工作 。在太原 , 我们用招考的办法 , 招收了1000多名各中学以上的进步青年和乡村中一 部分小学教员 , 由牺盟会主办 , 集中训练10天 , 派到乡下去工作 。他们的任务 , 主要是向农村各阶层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 把日军侵略的惨痛事实告诉群众 , 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发展牺盟组织 , 用十人团的方式发展100万会员;挑选会员中抗日意识强、努力工作者 , 介绍其投考国民兵军官教导团 。
村政协助员下乡的时候 , 正处于绥东抗战开始和西安事变的当中 。这些惊心动魄的事实 , 给了村政协助员以极大的鼓舞 。在实际工作中 , 他们又利用阎锡山所提出的“消除社会不平”、“制裁坏官、坏绅、坏人”等口号 , 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这一下 , 全省农村很快沸腾起来了 。群众不仅要求抗战 , 而且提出了要民主与国民生计的改善;要建立能代表民意的政府;要爱国运动的一切自由;要反对土豪劣绅;要与坏村长算帐…… 。这一形势形成 , 是对旧势力的猛烈冲击 , 当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强烈不满 。曾有不少人到盛县当局告村政协助员的状 。但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之后 , 形势就有所好转了 。村政协助员下农村仅3个月的时间 , 牺盟会的会员就发展到了60万 , 两万名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员的动员任务也完成了 。
2.办教导团
开办了国民兵军官教导团 。
为了武装群众抗日 , 借阎锡山提出要武装30万民众的口号 , 牺盟会主办了训练两万名国民兵下级军官的教导团 。国民兵军官教导团 , 一共分了8个团 , 分散在崞县(原平)、忻县、祁县、太谷、寿阳、平遥等地 。所有的学员都是牺盟会员 。这是一批有政治觉悟的、抗日情绪高、有文化的优秀青年 。他们平时受训、上课 , 星期日就到附近的农村宣传抗日 。
军官培训能和群运结合起来 , 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 这在山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 , 1937年8月 , 教导团改编为青年抗敌决死队到前线去参加作战了 。决死队是党通过牺盟会直接领导与指挥的一支革命武装 。
3.办训练班与干部团
开办了军政训练班与民训干部团 。
军政训练班与民训干部团成立于1936年冬 , 这是给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培训工作人员 , 给新军培训军政干部 , 为民运工作造就民运干部的机构 。那时 , 抗日救国运动还没有完全的自由 , 青年人的思想还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极大压抑 , 全国青年正处于走投无路、报国无门的苦闷之中 。由于牺盟会纲领的宣布和这两个训练团的成立 , 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就如潮水一般地涌到太原来了 。两个团(班)合计有4500余人 , 包括着22个省的学生 。尤以平、津、上海、武汉、河南、四 川等地最多 。这两个训练团(班)都住在太原国民师范的旧址 , 内分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培养军队政工人员)、冲锋上士训练班(培养军队下级干部)、妇女运动训练班(做妇女工作)、寒假或暑期训练班(前者专为北平清华大学学生开设 , 后者专为太原中学以上学生开设)、牺盟干部训练班(训练牺盟特派员) 。七七事变后 , 还开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由战地动委会主持) 。这两个团(班)的主要功绩就是为决死队、工卫旅、暂一师、政卫队及各种抗日游击队、各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民族革命大学、各县牺盟会、各县抗日政权培养了大批骨干和军政指挥员 。据1938年10月份左右统计 , 担任以上各单位领导干部的人数已达到3000人左右 。当时就有人把这两个团(班)比拟为大革命时代的黄埔军校 , 这虽不甚恰当 , 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
4.派特派员
狠抓了太原市委员会和往各县派特派员的工作 。
1937年春天 ,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建立之后 , 又建立了区一级的组织 。此外 , 还建立了兵工厂工作委员会、铁路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 , 都是在太原市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