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事记 山西新军发展的雏形( 二 )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事记 山西新军发展的雏形】1937年四五月间 , 牺盟总部从设在军政训练班中的牺盟特派员训练班中抽了180余名特派员 , 分配到各县去开展工作 。以前 , 虽然有过村政协助员下乡工作 , 但还只限于进行一般的宣传鼓动 。真正开展深入细致的组织工作 , 给牺盟会工作打下基础的 , 还是牺盟特派员 。这批人下去后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 , 有时连宣传抗日都要遭到旧势力的为难和阻拦 。
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放在发动农民上 。广大农民的觉悟和踊跃参加抗日工作 , 是和牺盟特派员的工作分不开的 。
5.召开代表大会
召开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 使牺盟会的工作发展到了最紧张和最实际的阶段 。当我们一听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 , 牺盟总部便连续七八个晚上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决定通过牺盟会机关刊物《牺牲救国》和太原市委员会办的《大众园地》刊物向各阶层人民加紧宣传 , 动员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都要准备参加对日作战 , 反对一切不利于抗战的言行;迅速通电国民党政府中央 , 要求速调海陆空军北上抗日 , 援助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作战 , 并派出代表和各军界洽谈援助二 十九军的具体办法;立即组织了大批宣传队、话剧团下乡宣传 , 并发动了一个“一百万人一大枚”每人一枚铜板的捐款签名运动;号召并征调了5万名少年先锋队员到太原受训 。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活动 , 一百万人的签名捐款运动完成了 。
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 , 9月 , 牺盟会又向山西当局提出了抗战紧急动员意见书 。大体内容是:请政府颁布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如减租1 #5 , 停付外债利息 , 家属赤贫者应受粮食衣服之优待 , 子女入学免费 , 疾病官医负责 , 商医半价等10几条);颁布“战时工厂法”(给年老体弱者以养老金 , 对参加前线抗战的要多发工资作为奖励等10几条);改革政府机构 , 裁减冗员 , 提倡减薪;普遍减租减息;军内一律建立政治工作等 。这些建议提出后 , 均被阎锡山批准实行 , 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向前发展 。但由于部分旧军政官僚的阻挠和旧行政机构的不很好配合 , 使太原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于是牺盟会又发出了“向政府同胞哭泣陈词” 。大声呼吁:严惩阻碍动员抗日的官吏;撤换动员抗日不力的官吏 , 代之以革命青年分子;减员减薪裁汰骈枝机关立即实行;坚决执行合理负担 , 改善人民生活;严惩抗战失败之军官;军队政治化等 。这几条阎锡山也都照准执行了 。
为了适应全面抗战的要求 , 总结前一段工作 , 于1937年9月25日至27日在太原召开了第一次牺盟会代表大会 。参加人数300余人 。农民占25% , 小学教员占20% , 学生占20% , 工人占15% , 商人占10% , 军官占5% , 其他占5% 。
这时 , 全省已有六七十万会员 , 没有一个县和工厂、机关没有牺盟会的组织 。在会上首先由我代表牺盟总部执行委员会作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 , 肯定了一年来牺盟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 组织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 是适应山西具体情况的 , 成绩是显著的 , 在一年的工作中已培养出450多名能独立工作的各级干部 。
在傅雨田同志所作的《抗日形势及牺盟会任务》的报告中谈到牺盟会当前任务时指出:一、更进一步地动员群众参加抗战的前后方工作 , 真正把最大多数的群众组织到战争中来;二、推动政府改革行政机构 , 挑选革命青年参加到政权中 , 裁汰一些骈枝机关 , 撤销一切动员不力和阻碍动员的官吏;三、每一个牺盟会员必须准备参加武装斗争 , 参加正规军、游击队、决死队 , 不准备参加武装斗争就不是好会员;四、把牺盟会的组织改造成为更适合于抗战的领导机构 。
在这次会议上还纠正了过去想用一种组织形式(牺盟会)把各种不同要求的人都组织起来的错误做法 , 选择了按照部门 , 根据群众不同的要求成立各种各样的救亡团体 , 即工、农、兵、学、商、妇女、儿童、宗教等 , 然后再把这些团体吸收为团体会员 。这样一来 , 就可以团结和组织更多的人参加抗战工作 。

推荐阅读